早晚課誦念經是通過一種聲音,還有每個人的心力,傳播一種波動。這種波動是一種和諧的力量,能給世界帶來吉祥和安寧。

告訴你早晚課誦集的儀軌及持誦的收獲。

 

《早晚課誦集》—每日必修課

是指佛教徒在朝起寅時和暮休申時所必做的法事儀軌.。

是佛寺中每日必持的修行功課,也是漢傳佛教佛事活動中最基本、最普遍的法事儀軌。

 

是在漢傳佛教發展的歷史中,歷經唐宋元明清的一些高僧大德,通過自己的傳承實證以撰集、修訂、充實而逐漸定型,並成為十方叢林法定的必修課。

 

佛弟子想在課誦中得到受用,引發勝功德,戒定慧圓修,變化氣質改變人生需要大致瞭解念誦的意義和方法。

 

它包括定時念持經咒、禮拜三寶和梵唄歌贊等法事,因其冀獲功德於念誦準則之中,所以亦稱為功課。

 

佛教傳入中國已經兩千多年,但是出家和在家的佛門弟子們誦經打坐念佛起初並沒有固定的早晚課誦本。

 

佛教的課誦制,最初是由西域等地的佛教翻譯家們傳來的。

 

在印度原始佛教時期,僧眾的日常行事,除了出外乞食,便是每日各自進行修行。

 

修行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學習教理,二是修習禪定,並無定則。後來,隨著佛教的發展,寺院中有了見於文字的經典,於是出現了諷誦經典的日常儀式。

 

古印度諷誦佛經奉行所謂“三啟”儀制,即首先頌揚馬鳴所集的贊佛詩文《佛所行贊》,其次正誦佛經,然後陳述回向發願。

 

這種“三啟”念誦法傳入我國,亦轉化為我國佛教古今法事尤其是課誦的基本儀制。

 

佛教提倡課誦,歷史十分悠久。最早有關課誦的記載,可以追溯至《吳書·劉繇傳》附記後漢笮融的事蹟裡。

 

不僅佛教內部,而且我國歷代朝廷舉凡崇佛者,大都提倡課誦,例如唐玄宗就曾經詔不空誦《仁王經》,代宗“敕百沙門於禁中念誦謂之內道場”,又敕“灌頂道場,造沙門七十二員,為國長誦《佛頂咒》”(《佛祖統紀·祈禱災異》)。

 

由此課誦在我國佛教中歷代相傳,廣為流行,僅《佛祖統紀》卷五十三在“持誦功深”條下,即列舉了從東晉安帝(397-419)到趙宋光宗(1190-1195)間七百餘年道俗念誦佛經的突出事例十九起。

 

自晉朝至唐宋,雖有早晚課誦,但不統一,漢傳佛教各宗派各門派之間並不一致。

 

課誦儀制創始於東晉道安,當時道安居住襄陽,有弟子數百,於是制定了僧尼軌範三則:

一是行香定座上講之法(即講經儀);

二是常日六時行道飲食唱時法(即課誦齋粥儀);

三是布薩差使悔過等法(即道場懺法儀)。

 

近代佛教寺院通行的日常課誦(即朝暮課誦,亦稱二時功課、二課或早晚殿),是經宋明的逐步普及。

 

到了明朝,蓮池、藕益大師為方便佛門弟子修行,才開始制定早晚課誦。

 

到了清朝初年經玉琳國師固定下來。奉行的範圍遍及各宗各派大小寺院和居家信徒,成為所有叢林必修的定課。

 

早晚課誦的內容都經過歷代高僧大德認真推敲斟酌過,對於修行非常重要。

 

大凡修行遇到的障礙會來自幾個方面:

第一是魔障,

第二是無始劫以來的冤親債主,其中包括無始劫以來故殺誤殺的生靈,

第三是無始劫以來的六親眷屬,父母師長,遠親近鄰。

 

這些都會形成對修行的幹擾。這些早晚課誦的內容便能解決這些問題。

譬如《楞嚴咒》是破魔的,出自於《大佛頂首楞嚴經》,每日持誦能降伏魔軍,破除一切魔障。

 

早晚課誦集,早起鳥有蟲吃

 

《早晚課誦集》—早殿與晚殿經誦

從佛陀時代的前夜後夜誦經,到後來的專業三藏誦經,份量的差異非常大。前者只是為了個人經義的理解與修持,後者則肩負傅承佛法的偉大使命。

依早晚“兩遍殿”的基本框架,將通行的課誦正文的基本程式簡介如下:

 

早殿

  1. 大佛頂首楞嚴咒
  2. 千手千眼無礙大悲心陀羅尼
  3. 如意寶輪王陀羅尼
  4. 消災吉祥神咒
  5. 功德寶山神咒
  6. 佛母準提神咒
  7. 聖無量壽決定光明王陀羅尼
  8. 藥師灌頂真言
  9. 觀音靈感真言
  10. 七佛滅罪真言
  11. 往生淨土神咒
  12. 善天女咒
  13.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14. 念佛緣起
  15. 回向文(具別集)

 

全寺僧眾於每日清晨(約在寅醜之間)齊集大殿,念誦《楞嚴咒》《大悲咒》《十小咒》《心經》等各一遍。

 

其中《楞嚴咒》為一堂功課,《大悲咒》、《十小咒》、《心經》為一堂功課,故通常又稱為“兩堂功課”。

 

《楞嚴咒》全稱《大佛頂首楞嚴神咒》,為日課之首。

 

在念《楞嚴咒》之前,一般還要先誦與此相關連的阿難贊佛發願偈十八句。有的寺院規定在事忙時可以不念《楞嚴咒》這堂功課,而在節日、祝釐、祈禱、薦亡中,則必須念誦。

 

念誦《楞嚴咒》之後,按照規定順序念誦《大悲咒》、《十小咒》和《心經》,但有多數寺院亦不誦《大悲咒》和《十小咒》,而直接誦《心經》。

 

《心經》全稱為《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唐玄奘譯,為大部《般若》之中心,賅六百卷經義,所以名為《心經》。

 

《心經》誦畢,唱頌整個般若部的總題“摩訶般若波羅蜜多”三稱,然後唱“上來現前清淨眾,諷誦楞嚴秘密咒”等十二句回向偈,再唱贊佛偈八句,最後念佛號繞行,歸位後稱“三菩薩”,如是早殿正文完畢。

 

早晚課誦集,晚課

 

晚殿

  1. 佛說阿彌陀經
  2. 懺悔文
  3. 蒙山施食儀
  4. 念佛回向(文具別集)
  5. 三皈依
  6. 善導和尚示臨睡入觀文

 

主要念誦《佛說阿彌陀經》、《禮佛大懺悔文》和《蒙山施食》,通常合稱為“三堂功課”。

 

晚殿首先誦《佛說阿彌陀經》,又名《一切諸佛所護念經》,是淨土宗的主要經典之一,經後附誦《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陀羅尼》(《往生咒》)三遍。

 

其次誦《禮佛大懺悔文》,此文是宋不動依《三十五佛名禮懺文》整理,前增五十三佛,尾碼法界藏身阿彌陀佛和普賢十大願偈,共成一百零八頂禮,以表願斷一百零八煩惱之意。

 

按規定,誦《禮佛大懺悔文》應行禮拜,但實際上除了個人如法禮誦而外,在寺院裡多是跪誦而不禮拜。

 

最後誦《蒙山施食》,並同時行施食儀,即將於中午齋食中取出的少許飯粒施給餓鬼,以達到及幽冥之目的。然後,再誦回向,加贊偈念佛,稱“三菩薩”,如是晚殿正文完畢。

 

在一般寺院中,晚殿三堂功課在實際施行中通常是單日念《佛說阿彌陀經》,雙日念《禮佛大懺悔文》,《蒙山施食》則是每日均要念誦的。

 

早晚課誦集,

 

《早晚課誦集》的收獲:

第一,使人精進。

第二,使我們能夠自利利他。

《楞嚴咒》,能降伏魔軍,破除一切魔障。

《大悲咒》,能治一切身病與心病,且能由此超脫生死輪迴。

《如意寶輪王陀羅尼》,能得到佛的智慧、妙法,明白佛法的道理,把煩惱轉成菩提等種種利益。臨終時能親見阿彌陀佛和觀世音菩薩率眾來迎,當即往生極樂世界。

《消災吉祥神咒》,可以消除災難,帶來吉祥。

《功德寶山神咒》,能得諸佛菩薩的加被。

《准提神咒》,能滅十惡五逆一切罪障,成就一切白法功德。能使短命眾生增壽無量。

《聖無量壽決定光明王陀羅尼咒》,能使眾生消除短命夭折,增壽吉祥,速證菩提,早日成佛。

《藥師灌頂真言》,可以健康長壽,消除疾病,去除痛苦,臨終時可以往生凈土琉璃世界,或者由八大菩薩接引至西方極樂世界。能拔一切業障、護持身心安康、得無量福慧。能得到觀世音菩薩的加持護佑,驅妖辟邪,解除災難。

《七佛滅罪真言》,能消滅一個人若造了四重五逆罪的罪障。

《往生凈土神咒》,能消滅五逆十惡謗法等重罪,並常有阿彌陀佛,在其頭頂以護行人,現世享安樂,臨終往生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世界。

《大吉祥天女咒》,財富豐饒,道心不分散,早日修成金光明三昧,破「煩惱障」、「業障」和「報障」,速證菩提。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能去煩惱,開智慧。

《普賢菩薩十大願王》,能夠為佛門弟子指示修行要遵循的方法和道路。

《三皈依》則是提醒我們是三寶弟子,不可懈怠,不可遺忘。

《韋陀贊》,通過讚頌護法韋陀尊天菩薩的功德,以感得韋陀菩薩的佑護。

《佛說阿彌陀經》能令一切惡鬼若夜叉羅剎皆不能害,一切毒蛇毒龍毒藥悉不能害。

第三,使我們能夠和其他生命溝通交流。

第四,促進身心健康。

 

早課內容經過祖師大德們一兩百年探索推敲,成為佛門弟子的定課,每一個經咒都至關重要,修行者誦經持咒時都要洗面漱口,沐手焚香,聚精會神,虔誠持誦,久而久之,自然會與諸佛菩薩相應,得到諸佛菩薩的佑護與加被,消災免難,福慧增長,健康長壽,吉祥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