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生應以何身得度,即現何身而為說法。」

觀世音菩薩會根據眾生根機不同、緣份不同、處境不同,會化現為各種人形、動物甚至物品,方便救渡眾生。

能化現成千手千眼、分身無數,溫柔憐憫、深切同情、有自我犠牺精神,最貼近母性之愛的「觀世音菩薩」。

 

全台灣人都在拜的:觀世音菩薩

梵語:अवलोकितेश्वर,Avalokiteśvara

 

漢語音譯「阿婆盧吉低舍婆羅」、「阿縛盧枳低濕伐邏」,名號意為「觀察世間音聲覺悟有情」,又譯為觀音菩薩、觀自在菩薩、光世音菩薩。過去佛號是正法明如來。

在佛教各種菩薩像中,觀世音菩薩的各種形象種類最多,大概與觀世音有各種化身的說法有關。

 

一般來說,作為西方三聖之一,觀世音菩薩頭戴寶冠,冠上有阿彌陀佛像,其它形象及衣物、瓔珞裝飾則與別的菩薩像沒有顯著差別。

手持蓮花的觀音菩薩也被稱爲蓮花手菩薩或持蓮觀音,在大中華地區佛教自唐代開始主要是以蓮華部母白衣觀音為所有觀世音菩薩的本尊。

 

觀世音菩薩是民間信仰所崇信的「家堂五神」的首尊,台灣民眾常將之繪製於家堂神畫「觀音漆」上,與自家所祀神明一同,晨昏祭祀。

在民間信仰中常被尊稱觀音佛祖(「佛祖」)、觀音大士、觀音娘娘、觀音媽、白衣大士。

 

在道教稱為「慈航真人」、「慈航道人」、「白衣大士」;

中國民間信仰稱「觀音娘娘」;

一貫道稱「南海古佛」;

靈山派奉為「五母」之一;

在龍華教、齋教、越南高台教中都是信奉的對象。

 

觀世音菩薩

 

在密教中,祂為蓮華部尊,在淨土宗則是西方淨土的大菩薩,與大勢至菩薩分別為阿彌陀佛的左、右脅侍菩薩,並稱「西方三聖」,同時祂也是四大菩薩之一。

觀世音菩薩是東亞民間普遍敬仰崇拜的菩薩,在各種大乘佛教圖像或造像中觀世音菩薩像也最為常見,而且種類繁多,變化極大。

 

佛教的經典上說觀世音菩薩的悲心廣大,世間眾生無論遭遇何種災難,若一心稱念觀世音菩薩聖號,菩薩即時尋聲赴感,使之離苦得樂,故人稱「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為佛教中知名度最高的大菩薩,有「家家阿彌陀,戶戶觀世音」的讚譽。

 

觀音的傳說—妙善公主成道記

 

在早期的佛經中,多譯自梵語「Avalokitasvara」,為「闚音」、「現音聲」,竺法護和尚譯為「光世音菩薩」,南北朝姚秦時的鳩摩羅什法師譯為「觀世音菩薩」。

唐代玄奘法師等譯師們則譯自梵語「Avalokiteśvara」為「觀自在菩薩」。「Avalokita」為「觀」,「iśvara」為「自在」,意為眾生所見之主,故玄奘譯為觀自在菩薩,可見於今日的《般若心經》

 

「觀世音菩薩」從字面解釋就是「觀察世間聲音」的菩薩,出自《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

又說:「若有眾生,多於淫慾,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若多瞋恚,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瞋。若多愚癡,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癡。」

 

觀音的三次誕辰

觀世音菩薩每年有三大紀念日,為誕辰日、成道日、出家日,一般認為來自菩薩因地前世妙善公主的生平。每逢三大紀念日,漢傳佛教信徒便會雲集寺院中上香、參拜、許願,熱鬧有如節日。

有些地區會將三大紀念日籠統地稱爲「觀音菩薩的三次生日」。分別為:

農曆二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誕辰紀念日。

農曆六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得道紀念日。

農曆九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出家紀念日。

 

觀世音菩薩

 

觀音的起源

蓮華女神

蓮華手菩薩前身就是印度古老的蓮華(讀音:花)女神。

神話學家約瑟夫·坎伯認為中國的觀音女神正是回歸她原型的女神本質。

蘇格蘭宗教哲學家朱·坎貝爾在她的著作《空行母-性別、身分定位,以及藏傳佛教》中主張觀世音菩薩的前身就是蓮華女神, 並且對於觀世音菩薩的別名『Maṇi-Padme』也就是觀世音菩薩六字真言「Oṃ maṇi padme hūṃ」,具有女陰崇拜的意義。

 

波斯的女性水神Anāhita

印順法師在《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觀世音》提到「 觀世音的來源,或以為基於波斯的女性水神Anāhita。」日本宗教學者賴富本宏先生亦如此主張觀世音源於「波斯女性水神Anāhita」。

此外印順法師在《佛法是救世之光》提到「觀世音──阿縛盧枳帝溼伐囉,在今日印度教中,也是有人知道的,而且還是女性。

所以唐宋以來,觀音像塑為女相,是有意義與根據的。」

的確,在印度佛教被印度教吸收之後,觀世音菩薩成為印度教的女神,如雪山神女、難近母,其實千手觀音也是從『Durga』的千手型態而來。所以印度人看到華人與日本人敬奉的千手觀音都會當成是難近母。

 

 

觀音的三十三種姿態(圖)

 

 

白衣觀音神咒:

此咒的出現和流傳,為時更遲,不知出於何經,為何人譯出,大概是出於大士化現時為某人所授的法門,而非來自印度的傳譯。

內有「天羅神、地羅神、人離難、難離身,一切災殃化為塵」的句子,相當俚俗化,近於道佛相融的民間信仰。

可見,其中的歸敬三寶,歸敬觀世音菩薩,歸敬摩訶般若波羅蜜,乃是自古即為佛教徒們日常持誦的內容,所以靈驗非常顯著,民間的傳誦也極為普遍。

並以持誦一萬二千遍為一願,一願不成再持二願乃至多願,必得成就。凡為正當心願,如求癒病、消災、解危、求福、求職、求子、求延壽等,均有奇驗。

 

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三稱三拜)

南無佛 南無法 南無僧 

南無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怛垤哆 

唵 伽囉伐哆 伽囉伐哆 伽訶伐哆 

囉伽伐哆 囉伽代哆娑婆訶 天羅神 

地羅神 人離難 難離身 一切災殃化為塵南無摩訶般若波羅蜜

 

 

觀音的應化組合

西方三聖:主尊阿彌陀佛,脅侍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

娑婆三聖:主尊釋迦牟尼佛,脅侍觀世音菩薩、地藏菩薩

觀世音菩薩,西方三聖
西方三聖

 

 

佛經記載觀音

釋迦牟尼佛曾在《大悲咒》中提到:「觀世音菩薩,不可思議之神力,已於過去無量劫中,已作佛竟,號『正法明如來』,大慈願力,安樂眾生故,現作菩薩。」

 

在過去中,釋迦牟尼佛還是觀音菩薩的弟子,當時觀音菩薩是正法明如來。

由於觀世音菩薩的大悲願力及所發菩提心,為了安樂一切眾生成就一切眾生的道業,故仍然示現為菩薩因祂以救苦救難為己任,故在民間的影響極為深遠。

 

不空三藏所譯出的密教《大樂金剛不空真實三昧耶經般若波羅蜜多理趣釋經》中認為無量壽佛(阿彌陀佛的另一名稱),又名「得自性清淨法性如來」、「觀自在王如來」,在西方清淨佛土中,觀世音菩薩即現佛身。但在五濁惡世中,祂即以觀自在菩薩的形像出現。

 

《楞嚴經》則認為過去曾經有佛,名「觀世音」,觀世音菩薩為其弟子,故也稱「觀世音」。

 

有些人將〈大悲咒〉前面發願的「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速知一切法;……」這個發願文作為觀自在菩薩的代表本願,其實這個發願文是〈大悲咒〉的啟請發願,不是觀自在菩薩的代表本願。

應該是以《無量印法門經》、《悲華經》《華嚴經》等記載的誓願,作為觀自在菩薩的代表本願。

 

《華嚴經:觀自在菩薩章》〈觀自在菩薩常救護一切眾生令離諸怖願〉:

願一切眾生離險道怖。離熱惱怖。離迷惑怖。離系縛怖。離殺害怖。離王官怖。離貧窮怖。離不活怖。離惡名怖。離於死怖。離諸病怖。離黑暗怖。離遷移怖。離愛別怖。離怨會怖。離逼迫身怖。離逼迫心怖。離憂悲愁歎怖。離所求不得怖。離大眾威德怖。離流轉惡趣怖。願諸眾生。若念於我。若稱我名。若見我身。皆得免離一切恐怖。滅除障難。正念現前。複教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至不退轉。

 

 

觀音的發願偈及祈禱文:

觀世音菩薩發願偈—《大悲咒—齊豫

 

《六字大明咒》—齊豫

 

 

觀世音菩薩的修持法門

必修持法門:

觀世音菩薩與娑婆眾生、末法眾生具有大因緣,一般正信佛教徒修持與觀世音菩薩為核心的法門,方式或功課有如下:

持名: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等聖號。

持咒:持誦「六字大明咒」、「觀音靈感真言」、「十一面觀音咒」、「大悲咒」、「觀世音菩薩滅業障真言」等真言(陀羅尼)。

誦經:持誦《心經》《普門品》《法華經》等經典。

 

 

觀世音菩薩的靈感真言

此真言是《早晚課誦集》十小咒之一。這是觀世音菩薩的咒語。

誠心讀誦此咒,可以驅妖辟邪,可解除災難,念的遍數越多越好。

 

原文:

唵嘛呢叭咪吽。麻曷倪牙納。積都特巴達。

積特些納。微達哩葛。薩而斡而塔。

卜哩悉塔葛。納補囉納。納卜哩。

丟忒班納。喏麻嚧吉。說囉耶娑訶。

 

 

修持靈感真言功德:

此真言最大效用:佛光普照,事事順利,吉祥如意,幸福平安。

觀音菩薩,誓願宏深,隨感赴應,尋聲救苦,觀音菩薩的咒很多,都是隨緣而說,只要持之以恆,虔誠所至,必生感應。

此靈感真言中的「唵嘛呢叭咪吽」,即是為所有佛門弟子所推崇的六字大明神咒,又稱觀音六字真言、觀音心咒等。持誦此咒,利益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