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前得到庇護,死後得入極樂。

無量壽佛為人間所發的四十八大願,是死後前往彌陀淨土的單程票。

 

掌管壽命的《無量壽經》

《無量壽經》亦稱《大阿彌陀經》,是淨土宗的基本經典之一,為「淨土五經一論」中的一經,此經為淨土宗修行方法的主要依據之一。

 

經中介紹法藏比丘—無量壽佛所發諸大願(依版本不同而數量不一,有二十四願、三十六願,四十八願,詳見漢譯版本),以及彌陀淨土的樣貌。此經宣揚專心憶念阿彌陀佛,修諸功德,至心信樂願生極樂世界,臨命終時,無量壽佛與諸大眾,即現其人前,接引往生安樂國(極樂世界)。

 

彭際清說:「《無量壽經》是中本《華嚴經》,《佛說阿彌陀經》是小本《華嚴經》。」以《華嚴經》末後有「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一文,將本經與其他二經串聯在一起。

 

淨土宗九祖蕅益大師說:「《無量壽經》是「華嚴奧藏,法華秘髓」」《華嚴經》被大乘諸宗奉為「諸經之王」、「諸經中寶」。古德判教,一切經判一乘圓教只有三部,一乘圓教在大乘之上,第一是《華嚴經》,第二是《法華經》,第三是《梵網經》,這稱為一乘圓教的大經。說《華嚴》,當然《法華》、《梵網》都包括。

 

無量壽經

《無量壽經》—人間即世間

相傳紀元前六世紀,釋迦世尊在中印度摩揭陀國的都城王舍城的東北方靈鷲山,為憍陳如等五比丘、耶舍尊者及其四友、三迦葉、摩訶迦葉為首的十大弟子等三十一位聲聞眾弟子、三大菩薩及賢護等十六正士,

 

廣說法藏比丘的發願因緣、淨佛國土的過程、所發的四十八願、法藏菩薩的誓願和修行、阿彌陀佛的出現、極樂淨土的依報莊嚴、三輩往生和臨終來迎、往生者的姿態。最後是釋尊對三毒五惡的勸誡及對彌勒菩薩的囑託。

 

《無量壽經》所闡述的「平等博大的精神」、「弘大的菩薩誓願」、「建立實際的、清淨祥和、莊嚴美麗的國土社會」以及「貫徹人類本質的救濟精神」,都是與我們現實的人世間有密切的關係。

 

所謂世間,有有情世間及器世間之別,換言之,是直指吾人當下的依正二報。我們有很多人認為彌陀淨土,無非是來生可以寄託的理想國土,所以視淨土三經為人追求來生的經典,將重點都放在往生淨土的層面上。人往生了,就念《阿彌陀經》及阿彌陀佛的聖號,就是最佳的証明。

 

 

《無量壽經》—定弘法師讀誦

 

 

《無量壽經》—曹魏天竺三藏康僧鎧譯本

無量壽經

按經錄所載,自東漢至趙宋一共有八代十二譯,計為漢二、吳一、曹魏二、西晉一、東晉二、劉宋二、唐一、趙宋一。宋元至今只存五種。

鑒於各譯本內容、文字間的出入,尤其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各譯願數不盡相同,爾後陸續有居士將之會集,至今共有四次會集。

此五種譯本和四種會集合成「大經九種」。

 

五種漢譯本:

  1. 《無量清淨平等覺經》,為後漢月支三藏支婁迦讖譯,簡稱漢譯。
  2. 《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檀過度人道經》,一名《無量壽經》,一名《阿彌陀經》為三國吳月氏優婆塞支謙譯,簡稱吳譯。
  3. 《無量壽經》,曹魏印度沙門康僧鎧譯於洛陽白馬寺,簡稱魏譯。該版本流通最廣。
  4. 《大寶積經無量壽如來會》,簡名《無量壽如來會》,為唐南印度三藏法師菩提流志奉詔譯,簡稱唐譯。
  5. 《大乘無量壽莊嚴經》為趙宋西天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明教大師法賢奉詔譯,簡稱宋譯。

 

四種會集本:

自宋迄今,凡為四種:

  1. 《大阿彌陀經》趙宋國學進士王龍舒(王日休)校輯。此會集本只參考四種原譯本,而未錄《大寶積經無量壽如來會》(唐譯),是為「四會本」。
  2. 《無量壽經》清初彭紹升(彭際清、彭二林)節校。是專就《魏譯》去其繁複,並按雲棲本,增入四十八願先後數目,仍名《無量壽經》。
  3. 《摩訶阿彌陀經》清咸豐菩薩戒弟子承貫邵楊魏源(魏承貫、魏默深)會譯。原名《無量壽經》,後經正定王蔭幅居士校訂,並改今名。魏氏之本,集五種原譯,是為「五會本之始」。
  4. 《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民國菩薩戒弟子鄆城夏蓮居會集。該本經現代僧人釋淨空推崇之後,也具有一定的影響。

 

 

《無量壽經》書法:

無量壽經,無量壽經書法---丁進良敬書

無量壽經書法–丁進良敬書

無量壽經,敦煌遗书《无量寿经卷上》

敦煌遺書《無量壽經卷上》

無量壽經,林则徐小楷《佛说无量寿经》

林則徐小楷《佛说無量壽經》

 

 

《無量壽經》—四十八願下的利益:

一、常得一切天神隱形守護;

二、常得一切菩薩常隨守護;

三、常得諸佛晝夜護念,阿彌陀佛常放光明,攝受此人;

四、念佛之人,光明燭身,四十里之遙,一切惡鬼,皆不能害;

五、一切蛇龍毒藥,悉皆不受;

六、水火冤賊,刀箭牢獄,橫死枉生,悉皆不受;

七、先所作業,悉皆消滅。所殺冤命,彼蒙解脫,更無執對;

八、夜夢正直,或夢見阿彌陀佛勝妙色像;

九、心常歡喜,顏色光澤,氣力充盛,所作吉利;常為一切世間人民恭敬、喜歡

十、臨命終時,心無怖畏,正念現前,得見阿彌陀佛與諸聖眾,持金蓮花,接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無量壽經》講述的是淨土與我們現實世間的關係:平等法治的社會、平等博大的思想、整潔清淨的環境,以及往生後的極樂世界。

 

五善止五惡,才能遠離惡趣,得到滅度煩惱之道:

五惡者,就是殺害、偷盜、邪淫、妄語、飲酒。

五善者,即不殺害、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