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罪障、滅定業、碎地獄;處事堅毅不拔,就像大地一樣包容一切,救濟三界六道的一切眾生。
地藏菩薩是曾發願,若地獄不空,自己決不成佛的菩薩。
本文目錄
身為幽冥教主的「地藏菩薩」
梵語:क्षितिगर्भ
佛教菩薩之一,音譯為「乞叉底蘗婆」,因其「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秘藏」而得名。
又因其發有『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不空、誓不成佛』之大願故被尊稱為大願地藏菩薩、幽冥教主。
亦被尊為漢傳佛教四大菩薩之一,與觀音、文殊、普賢一起深受世人敬仰。
「kṣiti」(乞叉底)有大地之意;
「garbha」(檗婆)有胎藏或含藏之意,故云「地藏」。
其梵文名字原無「王」字,或為尊稱而加。
地藏菩薩在娑婆世界示現菩薩身十方應化,在釋迦牟尼佛說法時,受囑咐教化娑婆眾生,直至彌勒菩薩於娑婆世界成佛。
信徒稱其「地藏菩薩」,其示現菩薩之身協助釋迦牟尼佛說法,故佛教造像中將釋迦牟尼佛、觀世音菩薩、地藏菩薩合稱「娑婆三聖」。
西秦聖堅譯《佛說羅摩伽經》中有「持地藏菩薩」,為釋迦說法時的聽眾之一。
其後隋朝時三藏菩提燈譯《占察善惡業報經》二卷,說地藏可引渡諸佛淨土。此經所說的地藏,其神格和觀世音及阿彌陀佛相近,職能以人間救苦,或以接引至諸佛淨土為主。
至唐初藏川撰抄的《佛說地藏菩薩發心因緣十王經》(簡稱《佛說地藏十王經》)及《佛說預修十王生七經》,與唐武則天朝時實叉難陀所譯的《地藏菩薩本願經》開始說眷屬為亡人修齋以求救贖之說,至此開始了地藏菩薩和地獄救贖相牽合。
地藏菩薩亦稱地藏尊者。佛教在《地藏菩薩本願經》上卷、《地藏十輪經》等,皆說有地藏菩薩。
佛教有所謂的地藏三經,除了《地藏十輪經》、《占察善惡業報經》,還有最為人所熟知的《地藏菩薩本願經》,亦即《地藏經》。
此地藏曾在忉利天大會的眾生面前,受釋尊的咐囑,在釋尊入滅後至彌勒菩薩成佛之前的娑婆無佛世界擔任導師。
依《地藏十輪經》第一卷:「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密藏」,而名地藏。處事堅毅不拔的態度,好比大地,以果敢的決斷力救濟三界六道的一切眾生,地獄不空,自己決不成佛的菩薩。
又說地藏菩薩是已登十地果位的菩薩,為教化六道(地獄、餓鬼、畜生、修羅、人、天)的眾生,而故意留在菩薩位。
「地藏菩薩」的過去:
《地藏菩薩本願經》中解說地藏菩薩過去生中,曾為婆羅門女、光目女、小國國王等身,因發弘大誓願而成就菩薩位。
地藏菩薩在過去久遠不可說不可說劫前(「無量」、「阿僧祇」、「那由他」、「不可說」為佛教計量單位,泛指數目極其巨大)。
以大長者子之身,為得到佛千福莊嚴的相貌,在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前,發此弘大誓願。
又於過去不可思議阿僧祇劫前,以婆羅門女之身,為救因不信因果、常輕三寶而墮入地獄的母親,在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像之前,發此弘大誓願。
又於過去無量阿僧祇劫前,在清凈蓮華目如來像法之中,以一個叫光目的普通婦女之身,為救因殺害毀罵罪而墮入地獄受極大苦的母親,向空中十方諸佛發此弘大誓願。
又於無量阿僧祇那由他不可說劫前,有佛出世,名一切智成就如來,住世六萬劫。
這位如來在出家修道前,身為小國國王,他與一鄰國國王朋友,同行十善利益眾生,為救度鄰國造惡眾生,他們一同發願,一王發願早成佛道,然後全部度化罪苦眾生。
一王發願,若不先度罪苦眾生,令得安樂成就菩提,自己終未願成佛。發願早成佛道者,即一切智成就如來,發願先度眾生最後成佛者,即地藏王菩薩。
地藏菩薩滅定業真言
唵,缽囉末鄰陀寧,娑婆訶
地藏菩薩旗印真言
南麼三曼多勃馱喃。訶訶訶。微娑麼。曳莎訶
地藏讚頌
地藏菩薩妙難倫,化現金容處處分。
三途六道聞妙法,四生十類蒙慈恩。
明珠照徹天堂路,金錫振開地獄門;
累劫親姻蒙接引,九蓮臺畔禮慈尊。
大士誓願不可測,運悲周遍塵剎國。
眾生盡後誓方休,地獄空時願始息。
受化多成無上道,自身猶示聲聞跡。
祇緣生佛性唯一,欲令同獲究竟即。
地藏大慈悲,誓願永無了期。
所化成佛數難思,猶秉聲聞儀、真待獄生度盡,方肯示證菩提。
懇祈冥顯施恩資,海會預蓮池。
「地藏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地藏菩薩原可以成佛,但見地獄裡有無量受苦的眾生,不忍離去,留在地獄,立下重誓:「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故亦有如來造像者。
早期的地藏形象是在家菩薩裝束,相貌如天人,裝扮華麗,慈祥莊嚴(可見於敦煌、龍門石窟),為在家相,通常頭戴寶冠,著在家居士服飾,莊嚴瓔珞。
唐代以後,由於金喬覺傳說,地藏菩薩形像由華麗的天人形像變為沙門、比丘形象。今日地藏菩薩的佛像,最流行出家相,光頭圓頂或頭戴毗盧冠,身著袈裟,一手持寶珠,一手握錫杖;亦有持蓮花與明珠者。
日本天台宗有一種「勝軍地藏」像,頭戴兜冑,身著鎧甲,佩大刀,手持幡與寶劍,意謂斬破煩惱而救渡眾生脫離輪迴。
民間相傳,地藏菩薩的座騎,是能夠分辨善惡賢愚的神獸諦聽。其常被供奉於地藏菩薩的案側,或直接雕刻地藏菩薩端坐於其背上的塑像。
民間佛教認為,目連尊者輔佐地藏菩薩,立志普救枉死城眾生,故各大地藏庵時常以目連尊者配祀,如新莊地藏庵。目連尊者部下有四大判官:查察司判官李玄邃、賞善司判官楊玄感、罰惡司判官韓子通、陰律司判官崔子玉等判斷死者在死後七七四十九日之內,獲得了多少功德,添增了多少冥福。
民間佛教也認為,諸如各種陰間神祇,如東嶽大帝、酆都大帝、十殿閻君、五方鬼帝、五道將軍,皆是地藏菩薩的擁護者。
民間亦有「增損將軍」之傳說。傳說兩將軍原為妖魔,後受地藏菩薩勸化成為其護法,能視察人間善惡,增將軍遇善人即增其壽命,損將軍遇惡人則減其壽命。臺灣新北市新莊地區有官將首之陣頭,由人扮演增損將軍,後流傳至北部各地。
眾生度盡,方證菩提的「地藏菩薩」
佛陀還告訴虛空藏菩薩,若有緣人見到地藏菩薩像及《地藏菩薩本願經》,朗誦並供養它,就能得到二十八種益處,故稱「地藏二十八益」。
地藏二十八益
- 天龍護念。
- 善果日增。
- 集聖上因。
- 菩提不退。
- 衣食豐足。
- 疾疫不臨。
- 離水火災。
- 無盜賊厄。
- 人見欽敬。
- 神鬼助持。
- 女轉男身。
- 為王臣女。
- 端正相好。
- 多生天上。
- 或為帝王。
- 宿智命通。
- 有求皆從。
- 眷屬歡樂。
- 諸橫消滅。
- 業道永除。
- 去處盡通。
- 夜夢安樂。
- 先亡離苦。
- 宿福受生。
- 諸聖讚嘆。
- 聰明利根。
- 饒慈愍心。
- 畢竟成佛。
在《地藏菩薩本願經》中,佛告訴觀世音菩薩,將來世界中,若有緣人發慈悲心去救助眾生。當他們渴望獲得解脫,見到地藏菩薩的佛像或者聽聞其名,衷心皈依並供養的人,必然心隨所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