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念佛行者由憶念彌陀之身與淨土,得以往生西方的十六種觀行。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佛界修持的教科書

 

略名《觀無量壽佛經》、《觀無量壽經》、《觀經》,亦稱《十六觀經》,共一卷,劉宋畺良耶舍譯。為淨土三經之一。

 

彌陀淨土法門,遍見於大乘經典中,而專說西方極樂世界淨土法門者,有「三經一論」,即《阿彌陀經》、《觀無量壽經》、《無量壽經》,及《往生論》。

 

印光大師又在淨土三經後,再加上《楞嚴經》的「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華嚴經》「普賢行願品」,總稱為淨土五經。

 

《阿彌陀經》告訴我們,只要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及諸聖眾,將現在其前。

 

《無量壽經》說阿彌陀佛所行、所成,及所攝化。二經對如何修持之方法,及如何進程,均較為簡略。

 

而《觀無量壽經》,對修持方法,則有詳細之敘述,如觀無量壽佛,但觀其眉間白毫,八萬四千相好,自然當現;見無量壽佛,即見西方無量諸佛,得諸佛現前授記。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雕刻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現存最早的活字印刷品

1965年,在溫州白象塔二層發掘出《佛說觀無量壽佛經》殘頁。

 

此經殘寬13cm,殘高8.5至10.5cm,對照同處發現的崇寧二年(1103)墨書《寫經緣起》殘頁,認定此經本是同年或相近年代刊印,字跡特徵是:

 

字體較小,長短大小不一,排列不規則,有漏字並在紙面可見到字跡有輕微凹陷,其活字印刷的特徵十分明顯,經鑑定為北宋活字印刷本。

 

此現在最早的《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譯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是對修持方法的詳細敘述,如觀無量壽佛,但觀其眉間白毫,八萬四千相好,自然當現;見無量壽佛,即見西方無量諸佛,得諸佛現前授記。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經文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書法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LOT13 《佛说无量寿经》2卷《观经》1卷

 《佛說無量壽經》2卷《觀經》1卷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信願行懺 淨空老法師:《觀無量壽佛經》

信願行懺 淨空老法師:《觀無量壽佛經》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敦煌遗书《无量寿经卷上》日本藏

敦煌遺書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緣起

內容述說頻婆娑羅王遭逢家變,為逆子阿闍世所幽禁。其夫人韋提希澡浴頻婆娑羅王,並奉食酥蜜和麥與蒲萄漿。

 

頻婆娑羅大王得食體力漸復,合掌恭敬向耆闍崛山遙禮釋迦牟尼佛,求大目犍連授八戒。世尊除遣大目犍連尊者外,亦遣富樓那尊者,為王說法。

 

經二十一日,阿闍世問守門者其父是否尚活?守門人稟告阿闍世關於國太夫人奉食、尊者從空而來為王說法之事。

 

阿闍世遷怒其母韋提希夫人,欲執利劍害母。經月光、耆婆等臣行勸,方改幽禁其母。

 

韋提希夫人遭幽禁而憂急之際,向時在耆闍崛山的釋迦牟尼佛念請,佛應韋提希夫人,與目犍連、阿難兩位尊者親臨宮中。

 

韋提希夫人表示無心再留於娑婆世界,佛示現十方佛剎樣貌於韋提希夫人,供其選擇往生之地。

 

在韋提希夫人選擇西方極樂世界之後,佛分十六觀的次第,說明以面朝西方觀想落日漸次到觀西方三聖身相及彌陀淨土莊嚴諸相的往生西方之法。

 

其中並提到上、中、下三輩九品往生的位階。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往生西方極樂的十六觀

又作十六觀法、十六想觀、十六妙觀、十六正觀、十六觀門。

是念佛行者由憶念彌陀之身與淨土,得以往生西方的十六種觀行。

 

初觀:日想。觀想西方日落,直至閉目、開目皆有落日歷歷在目。

第二觀:水想。觀水澄清如琉璃。

第三觀:地想。轉而初見極樂國地琉璃寶地、樓閣、華幢樣貌。

第四觀:樹想。觀極樂世界寶樹、羅網。

第五觀:八功德水想。觀極樂世界八池功德水。

第六觀:總觀想。觀想極樂世界之寶樹、寶地、寶池。

第七觀:花座想。觀七寶蓮華座。

第八觀:麁想見極樂世界。觀蓮華座上金色佛菩薩像。

第九觀:遍觀一切色想。觀無量壽佛眉間白毫,現八萬四千色身相好。

第十觀:觀觀世音菩薩真實色身相。觀觀世音菩薩真實色身相。

第十一觀:具足觀觀世音及大勢至觀大勢至菩薩真實色身相。

第十二觀:普觀想。普觀無量壽佛所建極樂世界色相。

第十三觀:雜觀想。觀西方三聖色身相,主要提及觀相念佛方法。

第十四觀:上輩生想。觀根性上品的上中下三等眾生往生並獲西方三聖和蓮池海會菩薩接引的情況。

第十五觀:中輩生想。觀根性中品的上中下三等眾生往生並獲阿彌陀佛接引的情況。

第十六觀:下輩生想。觀根性下品的上中下三等眾生往生並獲化佛菩薩接引的情況。
並提及由於下品眾生多是犯戒、謗三寶以至犯五逆十惡之罪,在臨命終時,惡業現前。
有幸得到善知識教以持名念佛的方法(由於時間緊迫,所以已不能教以觀相念佛的方法),眾生因大恐懼而生大信心,稱一念阿彌陀佛名號,即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得以往生極樂世界。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畫像

 

《觀經》在最後流通分,佛經作結尾之時,經雲:「佛告阿難:『汝好持是語,持是語者,即是持無量壽佛名。』」此《觀經》前處宣說定善十三觀與散善三福九品,最後以付囑阿難專稱無量壽佛(阿彌陀佛)名號作結語。

 

《觀無量壽經》中「三品九生」的共同條件是「三心」

一者至誠心,

二者深心,

三者回向發願心。

 

若是沒有這三心,就算具足了「三福」,也不具往生的條件。有了這「三心」,就會依所修的三福差別,而有不同的往生品位。

 

所謂三福:

1.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

2.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

3.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經典,勸進行者。

 

極樂世界的排位—三品九生:

  1. 上品上生:圓具三福。

 

  1. 上品中生:於三福中「未受持讀誦方等經典」:
    「受持」是信受奉行

    「勸進行者」是為他人演說所知的念佛法門。

 

  1. 上品下生:除了「未具讀誦大乘經典」,也沒有完全具足「深信因果」的條件,只是「亦信因果」,這個「亦」是說雖然信因果,但是還到達深信,依教奉行的程度。

 

  1. 中品上生:修福往生中品者,雖然尚未圓具第三福「深信因果,讀誦大乘經典,勸進行者。」但是能夠持清淨戒。

 

  1. 中品中生:無法終生持戒不犯,但是至少能一日一夜持八齋戒,或沙彌戒,具足不犯威儀。

 

  1. 中品下生:三福中,具足第一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
    但是對佛法並不完全了解,只是在臨終時,依於過去世的福德因緣,能遇上善知識為他演說有關阿彌陀佛成就極樂世界,也為他演說法藏比丘四十八願;
    聽聞後發起善根,決心發願往生極樂,具足三心而往生。

 

  1. 下品上生:往生下品者,三福都沒有完全做到。「下品上生」者,雖然不是犯了殺人、搶劫這類大罪,但是在身、口、意上,處處犯了十不善業的輕罪;
    像小妄語不斷、自私自利的事,不會感到慚愧,也不知道要懺悔,我們大部分的娑婆眾生都屬於這一類。
    在臨終時,或有過去的福德因緣,能遇上善知識來為他演說佛法經名與大義,比如「佛說阿彌陀佛經」、「金剛經」「法華經」等等;
    聽了這些經名,就能除卻「千劫極重惡業」。善知識又教他合掌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因為稱名念佛,能消除五十億劫生死之罪,往生下品上生。

 

  1. 下品中生:是屬於毀犯了五戒、八齋戒、沙彌戒等具足戒的眾生,又不會感到慚愧。
    這些惡業,會令其人在臨終時,現出地獄相,心中生起極大的恐懼;
    幸好尚有福德因緣,聽聞佛法,或有善知識殷勤的為他說阿彌陀佛十力威德,廣贊彼佛光明神力,亦贊嘆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
    此人福德與智慧都尚充足,聽聞後,一心信受,即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地獄猛火,化為清涼風,往生下品中生。

 

  1. 下品下生:有眾生犯了五逆十惡,這類的罪業,應當下墮無間地獄,要經過無量劫才能消業。
    當在臨終時,現出地獄相時,幸好過去有大福德,也能遇到大善知識,讓他信服並一心隨其念佛,一心稱念「南無阿彌陀佛」,至少具足十念。
    在稱佛名中,念念消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往生下品下生。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佛像

 

信受奉行,必能橫超生死。凡是五濁惡世之凡夫,乘佛之願力,皆得往生。

本經指出淨業三福,是往生的正因,詳說十六觀法,使其觀想成就,親見極樂世界依正莊嚴。

 

如持名念佛,而不得一心不亂者,當依本經,如理作意,假觀想之力,當能速得成就。

本經又詳說九品往生之因,使行者期修上品,有所依據,心安理得。三品九生,因果分明。凡是專修淨土者,應詳讀本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