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深密經》是對大乘經的義理凡屬深奧隱秘的,都加以解釋決定,所以可稱之為「經中之論」。
本文目錄
被稱為眾經之論的解深密經
藏語:དགོངས་པ་ངེས་འགྲེལ༏
略稱《深密經》。屬於大乘佛教唯識學派經典,許多唯識學重要理論都淵源於此,是學習唯識宗的必讀經典。如來藏學派亦重視此經。
是佛陀的他受用身盧舍那佛於十八圓滿華藏世界為彌勒菩薩、文殊菩薩等暢演法義,不同於其他經典所述佛陀於穢土中的說法。
因此,本經的結尾並沒有像其他經典有「大眾作禮而去」等語。
《解深密經》雖然是經的形式,但基於抉擇諸法性相的必要,因此偏重於論議性質的問答型態,也就是對大乘經的義理凡屬深奧隱秘的,都加以解釋決定,所以可稱之為「經中之論」。
《解深密經》為判釋思想之始,即判佛為聲聞乘說四諦法,為菩薩說諸法無自性,無生無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是未了義;由三性三無相說,為一切乘者說一切法無自性,清淨涅槃,是真正了義之說。
解深密經的核心理論:
《解深密經》確立了阿賴耶識的三相三無性說。
提出三性三無性思想是唯識宗的核心理論,也是佛教思想中最深奧的理論之一。
三性中:
- 遍計所執性:人們妄執五蘊、十二處和十八界以及宇宙萬法都是實有,都有自性,並普遍執著這種假有;說明了我們凡夫的我執、法執境界。
- 依他起性:一切事物都是依因待緣和合而生的,是相有性空的假有;顯示了客觀世界中依因待緣所生的假有現象。
- 圓成實性:徹底遠離虛妄遍計所執自性,真正明瞭一切皆依他起自性,就是圓成實自性;揭示聖人以如實智所認識的宇宙人生實質。
這三性也對應佛法的三轉過程。
- 凡夫由無知產生的心外 實有我法境界是沒有的,所以依遍計所執立相無性,相即無性,了不可得。
- 依因待緣所生現象雖有,但不是自然有,有而不真,所以依依他起立生無性,蓋無自然性也。
- 宇宙人生的實質,真實不虛,但必須遠離凡夫錯誤觀念,空去遍計所執才能證得,所以依圓成實立勝義無性,由此勝義是依無性所顯,修道人遣除遍計所執性之後,才能證得。
與三自性相對的還有「三無性」:
- 相無性,一切事物、現象皆無自性;
- 生無性,一切因緣和合而生的事物皆無自性;
- 勝義無性,認識到人無我、法無我一切真空妙有之理,即圓成實的真如實性,亦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正像佛在《金剛經》裡講的,「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勝義無性」也是一種言說、名相,這裡也是出於言語表達的需要姑且說之,實際上是不可言說的。若用《金剛經》的表達方式,即所謂:「所言勝義,即非勝義,故名勝義」。
備受爭議的解深密經
呂澂與橫山紘一主張,《解深密經》屬於中期大乘經典,在龍樹後才出現,約在西元3世紀時編成。
《瑜伽師地論》在〈攝抉擇分〉中大量引用《解深密經》,但在較早編成的〈本地分〉中則大量引用《雜阿含經》。
《瑜伽師地論》與《解深密經》之間的關係,在學者之間有所爭論。
平川彰、栲谷憲昭、勝呂信靜等學者認為,最早的《解深密經》可能是以單行本出現,獨立流通於世。
《解深密經》中〈勝義諦相品〉、〈心意識相品〉、〈一切法相品〉、〈無自性相品〉這四品最早出現,〈分別瑜伽品〉接著出現,〈地羅密多品〉及〈如來成所作事品〉時代更晚。
至於〈序品〉受到《華嚴經》影響,則是最晚加入的。
在《瑜伽師地論》〈本地分〉編成後,至〈攝抉擇分〉編成前,這段時間由瑜伽行派,將這些單行本集結成《解深密經》。
集結《解深密經》的目的在於對抗龍樹的中觀學派論點,大乘瑜伽行派以密意說,重新詮釋一切法空,以支持自身唯識無境的論點。
Lambert Schmithausen認為,《解深密經》是由《瑜伽師地論》〈攝決擇分〉獨立出來,之後編集寫成。
《解深密經》的集成,其目的可能在於解決由龍樹中觀學派所提出的質難。
在《大智度論》中,龍樹曾提出,如果意識是存在的,應該有第七識去與意識相應,但是沒有第七識存在,因此無我。
《解深密經》一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解深密經的梵文本已失傳,現存漢譯本與藏譯本。
漢傳佛教有四種翻譯版本:
- 劉宋求那跋陀羅譯,《相續解脫地波羅蜜了義經》及《相續解脫如來所作隨順處了義經》
- 北魏菩提流支,於後魏延昌三年(514年)譯出,《深密解脫經》
- 南朝陳真諦,於陳保定年間譯,《佛說解節經》,為節譯本
- 唐朝玄奘,於貞觀21年(647年)譯,《解深密經》
其中最為完善的本子是唐朝玄奘大師的譯本。傳說由彌勒菩薩所傳。
藏傳佛教譯本:
現存藏傳佛教《甘珠爾》中的《解深密經》,譯者不詳。布頓佛教史記載:11世紀時,由智軍所譯。
藏傳佛教譯本的根源,有數種不同說法。呂澂與關德興考證,藏譯本是由梵文譯出。呂澂認為是由玄奘攜回的梵文本譯出,在前弘期譯出。
日本學者桍谷憲昭考證,圓測《解深密經疏》曾被譯為藏文,因此現存的藏文譯本可能也參考了漢譯本。
解深密經在序品中提及佛陀正報的法身功德:
- 所知一向無障轉功德:不二現行。
- 有無無二相真如最勝清淨能入功德:趣無相法。
- 無功用佛事不休息住功德:住於佛住。
- 法身中所依意樂作業無差別功德:逮得一切佛平等性。
- 修一切障對治功德:到無障處。
- 降伏外道功德:不可轉法。
- 生在世間不為世法所礙功德:所行無礙。
- 其所安立不可思議。
- 授記功德:遊於三世平等法性。
- 一切世界示現受用變化身功德:其身流布一切世界。
- 斷疑功德:於一切法智無疑滯。
- 令入種種行功德:於一切行成就大覺。
- 當來法生妙智功德:於諸法智無有疑惑。
- 如其勝解示現功德:凡所現身不可分別。
- 無量所依調伏有情加行功德:一切菩薩正所求智。
- 平等法身波羅蜜多成滿功德:得佛無二住勝彼岸。
- 隨其勝解示現差別佛土功德:不相間雜如來解脫妙智究竟。
- 三種佛身方處無分限功德:證無中邊佛地平等。
- 窮生死際常現利益安樂一切有情功德:極於法界。
- 無盡功德:盡虛空性。
- 究竟功德:窮未來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