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佛學 佛教小知識 佛教小知識:三無漏學 三無漏學包括了「持戒、禪定、智慧」三者,亦即「由戒生定,因定發慧,由慧起修」,分別對治人的「貪、瞋、癡」三毒。防非止惡即為戒,戒能伏貪愛心;息慮靜緣即為定,定能伏嗔恚心;破惡證真叫做慧,慧能伏愚癡。所謂「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最終可以令學人證得智慧解脫煩惱、究竟涅槃。三者彼此加強,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只有精進修行正確的三無漏學,才可以達到最終的解脫之道。 閱讀更多» 02/09/2023 佛教小知識 佛教小知識:八識 識的分類法之一,指的是每一個五根具足的有情眾生身上都有的: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以上合稱五識)、意識、末那識及阿賴耶識。 八識依照其識的體性,可分為四大類:前五識、第六識、第七識及第八識。 閱讀更多» 02/09/2023 佛教小知識 佛教小知識:十惡 修道人所以沒有辦法斷十惡、修十善,原因雖然多,總不外迷於世間的五欲六塵;迷得太深,迷得太重,深深的執著不能放下,原因在此地。 無論做什麽事情、做一點點好事,一定要居功,這不但是遭人的嫉妒,跟人結冤仇,損自己的性德,損性德是什麽?障礙自性的智慧德能。 閱讀更多» 02/09/2023 佛教小知識 佛教小知識:七覺支 覺,意謂菩提智慧,以七種法能助菩提智慧開展,故稱覺支,七覺支乃三十七道品中第六品之行法,依次是: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除覺支、定覺支、捨覺支。 根據《阿含經》的排列,一開始就修念覺支的四念住,由四念住而開發智慧;但是在大乘經典裡,也有將擇法覺支放在第一覺支,第二才是念覺支。將擇法覺支放在第一的原因,是先借佛之智慧、佛的正見,來做為行者選擇法門的一個標準,知道了何謂善的正法、何謂不善的非正法,然後才開始修行。 閱讀更多» 02/09/2023 服務信眾 唯一佛法協助,土地賣不掉?房子賣不掉?拜土地公嗎?拜地基主?可以求佛法嗎? 買賣房子都是一個緣份,而這份緣份是可以自己求來的。 閱讀更多» 02/06/2023 幸福生活佛學 什麼是業力? 在佛教的世界觀裡,輪迴是每個人都必須要歷經的事,前世的因結成今世或來世的果,甚至一環扣一環,影響了我們的生生世世。 在混沌的時候,人因為升起了無明業障,而有了心智,形成了業力,也才會因為業力的力量進入輪迴。 閱讀更多» 02/06/2023 Page1 Page2 Page3 Page4 Page5
佛教小知識 佛教小知識:三無漏學 三無漏學包括了「持戒、禪定、智慧」三者,亦即「由戒生定,因定發慧,由慧起修」,分別對治人的「貪、瞋、癡」三毒。防非止惡即為戒,戒能伏貪愛心;息慮靜緣即為定,定能伏嗔恚心;破惡證真叫做慧,慧能伏愚癡。所謂「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最終可以令學人證得智慧解脫煩惱、究竟涅槃。三者彼此加強,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只有精進修行正確的三無漏學,才可以達到最終的解脫之道。 閱讀更多» 02/09/2023
佛教小知識 佛教小知識:八識 識的分類法之一,指的是每一個五根具足的有情眾生身上都有的: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以上合稱五識)、意識、末那識及阿賴耶識。 八識依照其識的體性,可分為四大類:前五識、第六識、第七識及第八識。 閱讀更多» 02/09/2023
佛教小知識 佛教小知識:十惡 修道人所以沒有辦法斷十惡、修十善,原因雖然多,總不外迷於世間的五欲六塵;迷得太深,迷得太重,深深的執著不能放下,原因在此地。 無論做什麽事情、做一點點好事,一定要居功,這不但是遭人的嫉妒,跟人結冤仇,損自己的性德,損性德是什麽?障礙自性的智慧德能。 閱讀更多» 02/09/2023
佛教小知識 佛教小知識:七覺支 覺,意謂菩提智慧,以七種法能助菩提智慧開展,故稱覺支,七覺支乃三十七道品中第六品之行法,依次是: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除覺支、定覺支、捨覺支。 根據《阿含經》的排列,一開始就修念覺支的四念住,由四念住而開發智慧;但是在大乘經典裡,也有將擇法覺支放在第一覺支,第二才是念覺支。將擇法覺支放在第一的原因,是先借佛之智慧、佛的正見,來做為行者選擇法門的一個標準,知道了何謂善的正法、何謂不善的非正法,然後才開始修行。 閱讀更多» 02/09/2023
幸福生活佛學 什麼是業力? 在佛教的世界觀裡,輪迴是每個人都必須要歷經的事,前世的因結成今世或來世的果,甚至一環扣一環,影響了我們的生生世世。 在混沌的時候,人因為升起了無明業障,而有了心智,形成了業力,也才會因為業力的力量進入輪迴。 閱讀更多» 02/06/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