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識論》本論是玄奘大師從梵文譯成中文的,大多採用護法的觀點,他以下的中國大弟子如窺基、惠詔、智周……等都承襲下來,稱為法相宗。是一部具有唯識思想史,唯識學概論,乃至唯識比較研究的著作。
本文目錄
成唯識論是研究唯識學的重要論著
梵文:विज्ञप्तिमात्रतासिद्धि
又稱《唯識論》、《淨唯識論》。
收於大正藏第三十一冊。是唯識三十論頌之注釋書,乃法相宗所依據之重要論書之一。
「成唯識」由「成」和「唯實」構成。
「成」的梵語siddhi即悉地成就。Vijñāptimātratā爲唯識。
彌勒菩薩被看作唯識宗的鼻祖,唯識綱要由無著和世親菩薩闡釋、弘揚。
為世親《唯識三十頌》巨著作注釋的十大論師中,護法對唯識理論的發揮最為完備,並由其弟子戒賢在當時最具影響的佛學中心那爛陀寺發揚光大。
玄奘大師拜戒賢為師學習唯識理論,此後弘揚的主要是這一系的理論建構,並成為唐代唯識宗的創始人。
玄奘的得意門生窺基弘揚唯識不遺餘力,為很多經典作詳細註疏,被稱為「百疏之主」。
經由圓測等諸多學僧的努力,唯識理論從唐朝傳入朝鮮和日本。
後代佛學弟子對《成唯識論》的注釋很多,其中最具權威者當推玄奘弟子窺基所撰的《成唯識論述記》。
中國唯識宗立宗的主要理論依據,以大乘佛教唯識宗創始人之一世親的《唯識三十頌》為主線。
由唐代著名高僧玄奘三藏法師以護法學說為主揉合印度十大論師的詮釋編譯而成,最能體現法相唯識學派的基本思想。
成唯識論裡的五位百法
世親菩薩將彌勒菩薩所歸納的宇宙存在六百六十要素進一步縮減為五位百法,這五位就是心法、心所法、色法、心不相應行法和無為法。
其中心法被比喻為可作統帥的國王,它由過去常講的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
增加到開示密藏才使用的八識(加上末那識和阿賴耶識),而第八識又是儲藏萬法的種子庫,它在主宰人的命運和生死輪迴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成唯識論裡的八識三用
彌勒、無著將「心」分成八種作用,這八種作用又稱為八種識。
唯識宗認為,世間的一切事物皆由識所變,因此識是能變,分為三種:
- 異熟:是初能變,即阿賴耶識;
- 思量:是二能變,即末那識;
- 了別境識:是三能變,即前六識。
在三能變中,阿賴耶識是「本識」,其餘由阿賴耶識轉生,所以被稱為「轉識」。
成唯識論裡的唯識宗「種子論」
種子說是探討萬法生起之因。「種子論」也是唯識宗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阿賴耶識中含藏著產生心法和色法等現行的功能,這就是種子。
種子有六個特性:
- 剎那滅;
- 果倶有;
- 恆隨轉;
- 性決定;
- 待眾緣;
- 引自果。
種子論的三種習氣
種子又稱為習氣,就是煩惱現行薰習的習慣勢力,它分為三種:
- 名言習氣;
- 我執習氣;
- 有支習氣。
種子論的三法:
種子薰習的「三法二重因果」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三法即:
- 能生的舊種子;
- 種子熏成的現行;
- 現行熏成的新種子。
種子論的二重因果:
- 種子熏現行;
- 現行熏種子。
成唯識論裡的四分理論
為了論證「萬法唯識」的道理,唯識宗提出了「四分」理論:
- 相分,事物的相狀,即識所緣的對象;
- 見分,即主觀的能緣作用;
- 自證分,相分和見分所依的主體;
- 證自證分,證明存在自證分的性體。
三性無性
「三自性論」是唯識宗的另一個重要理論。三自性是:
- 遍計所執自性,人們妄執五蘊、十二處和十八界以及宇宙萬法都是實有,都有自性,並處處普遍執著這種假有;
- 依他起自性,一切事物都是依因待緣和合而生的,是相有性空的假有;
- 圓成實自性,徹底遠離虛妄遍計所執自性,真正明瞭一切皆依他起自性,依他起上彼所妄執我法俱空。此空所顯識等真性[1],就是圓成實自性。
與三自性相對的還有「三無性」:
- 相無性,一切事物、現象皆無自性;
- 生無性,一切因緣和合而生的事物皆無自性;
- 勝義無性,認識到人無我、法無我一切真空妙有之理,即圓成實的真如實性,亦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正像佛在《金剛經》裡講的,「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
「勝義無性」也是一種言說、名相,這裡也是出於言語表達的需要姑且說之,實際上是不可言說的。若用《金剛經》的表達方式,即所謂:「所言勝義,即非勝義,故名勝義」。
成唯識論的唯識宗旨
《成唯識論》按照《唯識三十頌》的結構,圍繞著成立唯識、證得唯識主題而展開,分破執、顯理、釋難、行果四個方面。
本書的宗旨在於:
- 破除常人的我法二執,使人證得人、法二空之理,從認識唯識真理繼續修行直到成就佛果。
- 破除大小乘學者執空執有不能冥契即有即空中道的偏見,使之切實契入心有境空的唯識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