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法門最高的佛母,就叫作「般若佛母」,也就是出生一切諸佛的佛母,所以祂的法力是非常大的,給予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
本文目錄
般若佛母心咒
又稱「般若心咒」,在《心經》里又稱的:大明咒、無上咒、無等等咒。
持誦般若心咒時要以至誠心、書寫讀誦,才可以如法修行成就。
般若是諸菩薩摩訶薩母,能生諸佛,攝持菩薩。以父母之中,母之功最重,是故佛以般若為母。
密教之般若佛母分為一門之尊與普門之尊,前者指胎藏界虛空藏院與持明院中之般若菩薩,後者則指大日如來。
(雜語)智度論三十四曰:‘般若波羅蜜,是諸佛母,父母之中母之功最重,是故佛以般若為母。’同百曰:‘般若波羅蜜,是諸佛母,諸佛以法為師,法者即是般若波羅蜜,若師在母存不名為失利。’
大品般若薩陀波侖品曰:‘摩訶般若波羅蜜,是諸菩薩摩訶薩母,能生諸佛,攝持菩薩。’
般若佛母是一尊最大的佛母,所有的佛甚至是從般若佛母所出生。
因為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說《大般若經》,《大般若經》的濃縮就是我們常常提到的《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就是俗稱的《金剛經》。
《大般若經》濃縮就是《金剛經》,《金剛經》的濃縮就是《心經》。所以《大般若經》、《金剛經》、《心經》其實是一系列的。
釋迦牟尼佛的二轉法輪,就是「般若法門」。
所有的諸佛都是由二轉法輪大般若經裡面所出生,所以,般若法門最高的佛母,就叫作「般若佛母」,也就是出生一切諸佛的佛母,所以祂的法力是非常大的,給予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
心咒有三個版本:
- 摘自《心經》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 摘自《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
第六智慧波羅蜜多菩薩說真言曰:南謨薄伽伐諦曳。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冒地莎訶。
- 摘自《佛說陀羅尼集經》
般若大心陀羅尼:嗲雅他。唵。嘎諦。嘎諦。巴拉嘎諦。巴拉桑嘎諦。菩提梭哈
諸佛之母的般若佛母法相
又名薄伽梵母,三世諸佛之母也。
在大乘佛教中,特別是轉型發展出的密教,經常將智慧般若視為宇宙運行的陰性法則,並產生神格化女神或佛母的圖像,像般若佛母就是《心經》的神格化表現。
在藏傳佛教中,《般若波羅蜜經》轉化成擬人神格化的女性菩薩,簡稱「般若佛母」或「心經女神」,其梵語名號即是「般若波羅密」 (Prajnaparamita)。
「般若佛母」身為金黃色,一面四臂,頭戴天女冠,天衣重裙,戴耳環手環,瓔珞嚴飾其身,法相莊嚴,以金剛雙跏趺姿坐於蓮花月輪上。
其雙手結彌陀定印,另一隻右手拿黃金的九鈷金剛杵,另一隻左手是拿著般若經篋。
「佛母」象徵「智慧」,「智慧」象徵「虛空」,「虛空」生出一切。
密教把智慧,稱為「佛母」,甚至把般若的經典稱為「佛母」經。
「佛母」也就是出生一切智慧的母親之意,甚至視一切的佛,都是由「佛母」出生的。
密教本尊中的「佛母」,依「智慧」的作用,而有不同的尊稱。
- 有「息災」的佛母。
- 有「增益」的佛母。
- 有「敬愛」的佛母。
- 有「降伏」的佛母。
- 有「長壽」的佛母。
二十一度母,就是這一類的「佛母」,「天母」亦是如此。「金剛亥母」、「無我母」等等,都是幫助密教行者成道的。
所以,我們常說,無數佛,是由無數「佛母」所出生。
「般若佛母」的地位最是崇高,祂是智慧的泉源,也等於佛。祂是覺知的,是覺悟的,是無上佛母。
般若佛母有一個四句讚頌非常著名,在西藏寺院中傳統中,每在誦《般若心經》前,先誦此四句禮讚文。這四句禮讚文是釋迦牟尼佛在未示現成佛前,為自己的生母所撰著的禮讚文,所以其緣起十分殊勝。
離言思之般若般羅密 無生無遮虛空般自性
各各自證智慧所緣處 三世諸佛之母我禮敬
般若佛母手印:
右手掌心向下,左手掌心向上,雙手合拼如經篋,手印置臍間。
般若佛母心咒:
De ya ta。om。ge de。ge de。po lo ge de。Po lo seng ge de。Pu ti。so ha。
嗲雅他。唵。嘎諦。嘎諦。巴拉嘎諦。巴拉桑嘎諦。菩提梭哈
表示其能自度度他,同到彼岸,斷煩惱無明諸障,而證涅槃之一切智,斷所知障而知諸法之一切種智,令成就正覺,圓成佛道也。
般若佛母心咒—伊藤佳代
般若佛母心咒十種功德利益:
梵語般若,華言智慧。謂菩薩由此智慧,通達無礙,故獲十種利益也。
-
一切舍不取施想
謂菩薩修行般若,照了萬法俱寂,是故雖行佈施,而無能施之想,不著所施之物,不見受施之人,是為一切舍不取施想。
-
持戒不缺而不依戒
謂菩薩修行般若,雖堅持淨戒,無所毀缺,然以空慧照之,則不見有能持能犯之相,是為持戒不缺而不依戒。
-
住于忍力而不住眾生想
謂菩薩修行般若,安住忍力,度諸眾生,然以空慧照之,而終不起眾生得度之想,是為住於忍力而不住眾生想。
-
行於精進而離身心
謂菩薩修行般若,于諸梵行,雖勇猛精進,然以空慧照之,而不見有身,心精進之相,是為行於精進而離身心。
-
修禪而無所住
謂菩薩修行般若,雖在禪定,然以空慧照之,而于一切諸禪功德,不生味著,是為修禪而無所住。
-
魔不能擾
謂菩薩修行般若,能以空慧,照了諸法本性空寂,複知魔佛體元不異,魔雖發現,即無所怖,是為魔不能擾。
-
於他言論其心不動
謂菩薩修行般若,於世間出世間一切諸法,無不通達明瞭,故於他人言論,悉能辯其邪正是非,不為所惑,是為於他言論其心不動。
-
達生死海底
謂菩薩修行般若,照了諸法,洞徹生死淵源,不為輪轉所溺,是為達生死海底。
-
起增上悲
謂菩薩修行般若,雖觀一切性空,常以廣大悲湣之心,誓拔一切眾生之苦,令得解脫,是為起增上悲。
-
不樂二乘道
謂菩薩修行般若,而能了知聲聞緣覺小乘之法,沉滯空寂,未為究竟,而不欣樂,惟求大乘無上之道,而得解脫,是為不樂二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