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本教養的迷思,個人認為這是一本政治性的作者。

何謂政治性作者? 就是以安慰某個群體為主,不是科學驗證思維為主。

乍聽合理,但是禁不起細細推敲。

 

比如說,他認為基因決定了人格,智力天賦,降低父母的教養重量,同時又提升了同學朋友的重量。

 

裡面又提到,因為父母的基因會離婚,所以兒子裡面也有基因會離婚,基本上不考慮失敗婚姻對於造成小孩衝擊,這當然也得包含成年人不具備在競爭力。

 

根據此書的內容,我合理推斷,他是一個教育失敗的父母,所以迫不及待想要證明,一切都不是他的問題,而是社會教育最重要。

 

比如說,小孩的朋友圈確實非常重要,但父母的教育卻可以決定他在朋友圈選擇了甚麼。

甚麼不可以去接觸去玩,小孩自然不會去跟他玩。

 

而社會群體,本來就有階級,位階之分,而性別差異,都有各自的圈子規則。

就像女生很容易發現綠茶婊,男人反而容易被吸引。

 

而兩性差異,是為了讓各自更好的生存。互補是最優解。

通常最多問題的人,都是在那邊喊兩性平等的人。

但其實這些人最容易焦慮。

 

原生家庭在小孩的前12年,教育了價值觀,健全人格,這會左右一輩子的選擇。

 

有句話,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一頭獅子不會因為丟進去綿羊圈,而失去獅子的本能。但獅子會去尋找綿羊裡面具備獅子個性的人。

 

舉個常見例子來說,公立學校,參雜各種好學生,壞學生,各種問題學生。

通常而言,家庭有愛的小孩,其實也不會跟壞學生再一起,畢竟一開始價值觀就不同了。

但如果一班壞學生占了90%,會不會影響小孩,這當然會。

 

所以選擇好的學校是父母財力,提供一個品質較好。

 

兒童人格教育,是父母自我修行成果

小孩未來發展,來自於父母財力。

 

最大錯誤就是把文化認為是基因組成

我把巴菲特的小孩,丟到貧民窟去,莫非很大機會成功 ?,自帶財神基因?

我把貧民窟小孩,從小丟到巴菲特家,莫非巴菲特立刻破產。自帶窮人基因?

這在無數談基因的大神裡面,就都提到,基因不帶文化屬性。

 

 

所有政治性作者,都有這兩個共同點

第一: 凡事一定是基因。有很大部分是天生而無法改變。

第二: 一定要能安慰大多數失敗群體,教養的迷思,更多是安慰教育失敗的父母。

 

因為他給了一個理由,因為錯誤不是父母造成。

直接忽略,兒童教養,人格教育,兒童心理創傷。

 

我光看到教養的迷思說,

連移民口音都可以拿出來證明家庭教育無用? 這也是天才。

 

我到現在英文都還不會,結果我兒子已經會自己念英文童話故事了。

這證明了兒子因為受教育,在朋友裡面互相督促學習。

 

基本上教養的迷思最適合

孤兒院,或者現代只生不養的窮人小孩,家庭無礙,畸形家庭,離婚帶給小孩的衝擊。
剛好是社會最廣大的問題客群

因為一切隨緣。

 

窮人發大財靠變異

但卻忘記了,窮人小孩雖然透過變異,而獲得成功。在窮人的群體裏面比例有多少?

我記得曾經有人調查過,世界上一線大學,學生組成大部分都是非富且貴,而且財富普遍都是平均值以上。比例是極高。

 

若更簡單的說法,在台灣會去讀私立國小,一年學費20幾萬台幣。或者國際學校,一年100萬台幣

而在一線城市,首端,一年學費動輒300萬台幣。

 

家長群,確實個個都是優秀的人,當然也有很多是中產階級,傾盡九牛二虎之力,將孩子送來讀書。

 

確實也證實了,教養的迷思,說的朋友圈非常重要。用很多科學驗證說了一個常識,但是卻反駁父母教養,完全忽略兒童心靈健全。

 

最討厭的就是這種政治性書籍,現在一堆這種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