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新創企業,最困難是前三年,撐過,再來就是五年,十年。大多數國家統計出來,超過十年創業,10%左右,競爭越激烈的地方,像是中國大概就6%左右,台灣我是沒看到統計資料,但台灣應該有個20-30%存活率,因為台灣是相對性競爭不強的地方。

 

而疫情這幾年,最大重點,則是生成式AI,將對工作者的任務進行翻天覆地的變化。也是提高每單位平均產值。好萊烏反對遊行,害怕AI取代生活工作者,但是被淘汰的只是不進步的人,而有許多人也會轉職成為AI延伸出來的行業工作者。

 

就像是一開始先有繪畫,再來是相機,有些畫畫的人,就出來當攝影師,畢竟只是改變了工具,但留影的需求是不變的。

 

對於出來創業的人,當然招財運,整體風水局也是很重要,但最重要的還是有沒有掌握你這個行業的核心需求。

 

世界會變,工具會變,但人是不會改變的。

 

而現在社會,就我觀察,一種是快消品,一種是經典品。快銷品就是,數量很快,不斷推陳出新,大部分產品都是如此,經營架構比產品更重要,現在產品,隨便一家工廠都能製作,就看你怎麼賣,反正品牌就做做行銷。

 

經典品就是十年磨一劍,產品稀少,用心打磨,更多是追求自我突破,細火慢熬就怕沒瓦斯。職人匠心類就是經典例子。

 

就看戰略是要打快,還是打慢。打快有數量,打慢出毛利。

 

台灣比較多的是做餐飲,餐飲現在就流於形式作秀,突然變得很貴,但是沒有廚師的手藝,像日本料理,手藝跟價格不匹配,比比皆是。可以拍照,打卡,形式佔了很高比例,高評分往往是高宣傳。

 

但我看上海這類型的餐廳,在過去幾年比較盛行,最後都流於沒有競爭力,逐漸關門,現在上海有形式,有廚藝,比例就提高了很多。

 

當然另一種快消品就是快閃店,或者shopping mall 的餐廳,都是固定那些經營者,流行甚麼風向,就開甚麼店,一陣子就換成別種店。

 

廣東有個信徒,拚死拚活,沒日沒夜工作,來找我們改變自身財運,我們就說,改變財運,也要改變環境,去越南或者泰國都可以。畢竟出海是現在唯一機會,誰先搶占頭攤。

 

現在也比較多一種開心老闆經營模式,就是搞得文藝青年,但是經營也沒什麼模式,家徒四壁風,充滿店主自我想法,餓不死,也賺不了幾個錢,為了理想,為了自由而奮鬥的小店,不過這類信徒,特喜歡供請我們的財運佛寶。

 

財運跟著你的野心變動,池塘養不出龍蝦,出海風險高,找條溪流山谷,做個山大王,不也一樁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