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十七菩提分法中,其為四種正確修行方法的努力實踐,也就是精進策勵的意思,就是指以精進不懈的努力去修行,斷除懈怠等障礙。

 

老佛爺談的是凡夫佛法,不談大徹大悟,頓悟太難,漸悟總比錯誤來的好,相信總有立地成佛那一天。

 

  1. 已生惡令永斷,對已生之惡,使永除斷。
  2. 未生惡令不生,對未生之惡,使更不生。
  3. 已生善令增長,對已生之善使增長。
  4. 未生善令得生,對未生之善使生。

四正斷

在雜阿含經,已有提到修行的方向斷斷。律儀斷。隨護斷。修斷,也是增上戒學之一,可得阿須陀含果。當我們覺悟,發四無量心後,開始進行修道的次第,對佛法的正確的相信,知道你要去到彼岸,有了目標,那麼下一步,先從日常生活的行為改變起。已有的惡消滅,防止不好的惡生起,進而培養更好的善法,使已善法存在不退。時時覺知,每一個念頭生滅,你才能夠有效地把握好,善惡生滅,知道可以採取行為,維持善戒,杜絕不善戒。

 

就是戒掉不好的習性,孳生良好的行為。

 

 

 

據法界次第初門卷中之下記載,四正勤即:

已生惡令滅

已生惡令永斷,對已生之惡,使永除斷。

我們都有上班的經驗,很多公司都會明文規定,不能遲到,不能玩手機,等等,就是為了戒除我們工作上的壞習慣,而這些壞習慣則會影響工作的效率。

而生活上的修行,已生惡令滅,是要先滅除五蓋,這五種貪欲蓋.瞋恚蓋.睡眠蓋.掉悔蓋.疑蓋。理想的目標,我們談解脫。

短期的感受,避免犯錯的行為出現,累積善因的資質。控制好我們的五蘊,時時斷除本身的已存在壞習慣,惡念,讓我們念念分明,一念分明,即培養一個精進的心的基礎。

 

高遠一點說,要戒五蓋,那需要很長的時間修練,短期先戒掉每一個身分的惡,父親,員工,老闆,朋友,各種壞習慣,隨之而來,你會成為一個可以信賴的人。

 

未生惡令不生

未生惡令不生,對未生之惡,使更不生。

老闆不在,偷懶一下,

沒人看到,亂丟垃圾,

 

新聞常常報導暴力,憎恨,偷情八卦,談話節目總是聳動,無內容,遠離人類美德,將人類的慾望極大化激發,將每一種惡言論,重新架構包裝成一個值得信服的內容。

網路可以讓任何對與不對的訊息,獲得龐大的支持。但佛法卻是對與不對之間,生活的第一勝諦。

 

常常我去吃飯,看到很多家庭,一家四口吃飯,四個人一個小時沒有交談一語,看FB IG  ,影片,豈不可悲?沒有人教導正確的生活,有如將吹風機,在水中吹乾頭髮?

 

從我們小時候就充斥各種引發我們慾望的種種不良言行,先知道甚麼不好,你就能選擇"對的訊息",遠離惡因,離欲,你的思想也隨之清明,內心則隨之自我清淨。找到生活中的正見,其實很難,現在資訊發達,資訊沒有一個篩選機制,充斥在生活上,而現代人由於手機,也更容易分心,對於生活的感受是混濁的,有如颱風過後的海水,不知道何時才有沉澱的一天?

我們常說發心,慈悲喜捨,發心也是一個價值觀的依循的準則,而你要到何方去?之後你遇到各種雜亂訊息,自然會依照你的發心去進行簡易的篩選,久而久之,自然培養出屬於你的正見,正思維。

 

 

未生善令生

為使未生之善能生,而勤精進。

你已經沒有惡了,但是你對於善還是會飢渴,平常你的內心充斥邪見,五蓋煩惱,現在清空一大部分垃圾,證明你的五根已經開始探出頭了,現在我們灑點肥料,總是要塞一些善因進來補充,甚麼是善因呢?就是培養你的六波蘿蜜,七覺支,四念處,增長你的五根,如同植物的根,長的夠粗壯,就能大地牢牢扎根,任憑颱風,土石流,也不用擔心。

 

你要準備積累,哪些善?選擇正確的事物,現代來說,很難,如果我們說洞見四諦,明白現象的本質,通常來說,也是離凡夫太遠。培養你的美德,利他之心,不計較利益得失,我認為是最重要的,也可以先從身旁的人做起,公司團體內,人與人之間,利益的斤斤計較,如果你願意幫助你的同事,公司,不計較一切,這個才是俗世修行。

 

我看了很多人,跑到宗教團體,去當志工做慈善,感受那種氛圍,很像兒童體驗營,偶爾體驗很開心,離開很不捨。

回到本來的生活圈子,心中的煩惱,我,又開始浮現,日子照舊,如此做慈善的意義又在何處?對你來說,只是多了一個話題,可以跟別人說你很慈悲。

不同環境,都能維持本心,身口意時時磨練,才能累積更多獲得現世的改變

 

已生善令增長

未生善令得生,對未生之善使生。

 

如果你能做做到以上三個階段,你也已經踏入修行了,佛教說修行,修心,心即是佛,很多人誤解修行就是當和尚,其實對於眾生,你只需要知道,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小到找回自己的快樂,大到為眾生的謀求快樂,都是一種修行,你要修大也好,修小也沒什麼不可以。走一步,算一步,知道有彼岸,但也沒什麼非得到彼岸,這幾千年來,修佛修道修道彼岸有幾人?

生活跟職場,一體兩面,不會換了環境,就換了腦袋,如同換了環境,你還是你。想辦法將目前的小樹芽,培養成大樹芽,就算長不成大樹,好歹也不是小樹芽了。

 

我們談的,只是凡夫的佛法,你感受了,再協助眾生獲得安樂解脫,都還不太遲。

證涅槃太大目標了,我們先說點溫柔語就好,斷一些兩舌,然後靜靜觀察,停一下,聽一下別人的妄語,能不能讓你的妄念升起?

 

眾生學佛,只為脫離俗人煩惱,不也是一種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