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度又譯事究竟、到彼岸、度無極,簡譯為度;六度是指菩薩所修的六種法門,即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智慧。菩薩所修的六種法門,可以自度度他、福慧雙修、三學具足。

六渡包括菩薩所修的一切行門,由於具體行門很多,故又「萬行」,俱稱爲六度萬行。六度萬行尚有「內、外」門之分,未悟真心前多依「事相」修,名為外門,悟明真心後方能「稱理修行六度」,稱為「內門廣修六度萬行」。

 

漢傳佛教依據按龍樹《寶行王正論》,布施、持戒為利他,忍辱、精進為自利,禪定、智慧為解脫,此說略攝大乘義、略說佛正教。藏傳佛教理論相同。

 

南傳佛教依據《南傳菩薩道》,波羅密內容與大乘稍有區別:布施、持戒、般若(智慧)、精進、忍耐(忍辱)、出離,採用出離(,大乘則採用自說一切有部的禪那。

 

「六度」互相含攝,且被戒、定、慧三無漏學所含攝,能對治貪等六種煩惱,其內容如下:

 

布施

有財施、法施和無畏施三種。謂菩薩由修布施,能對治慳吝貪愛煩惱,能施與眾生利樂。看見一切人生受苦,心生慈悲,以“人溺己溺,人饑己饑”精神,布施所能,使苦人得樂,迷者受益,布施分為三種:

 

財布施

布施以金錢、物品去幫助窮苦者,改善他們的生活,或出資捐款印刷各種善書,經典勸化度人,以改善眾生的心性。

 

無畏施

凡對痛苦的人,用溫暖愛心加以安慰,遇人困難,施於援手解難,使受苦受難者心中得到平安,沒有恐怖感。如對寺廟佛堂等,獻出勞力清掃維護;或對毀謗正法者,能以無畏精神伸張真理感化之。

 

法布施

以自己所學,領悟的佛法真理,向世人宣說,使眾生同沾法雨,轉迷成悟。

 

持戒

 

包括出家、在家、大乘、小乘一切戒法和善法,謂菩薩由修一切戒法和善法,能斷身口意一切惡業。

 

嚴守戒律,始能塑出端莊法相,持戒才能使身口意清凈,不犯惡業。當守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其它奢華歌舞,令人目迷神亂,香煙等亦當禁戒,以維身心清靜。

 

忍辱

 

謂菩薩由修忍辱,能忍受一切有情罵辱擊打及外界一切寒熱饑渴等之大行,無論業障魔障,即能斷除瞋恚煩惱。

 

修道途中,阻礙必多,遇挫折毀謗,不怨不怒,由忍化恕,心自安之,外忍饑寒,內忍七情六欲,如此道志不餒,不畏困難,學道度人必能成之。

 

精進

謂菩薩精勵身心,精修一切大行,能對治懈怠,成就一切善法。

 

佛海無邊,道海高遠,學無止境,真理研習不可停頓。若有過失,遇人指點,立即改正;凡對眾生有利益工作,當仁不讓,盡力去做,精進不怠,彼岸自達。

 

禪定

止觀雙運名禪,亦名靜慮、三昧、三摩地、定。謂思維真理,定止散亂,心一境性,調伏眼耳等諸根,會趣寂靜妙境。有四禪、八定及一切三昧等。

 

要修煉成佛,必需寂靜其心,以免散亂。要普度眾生,精神須有特別訓練,所以禪定才能生智慧,遇事才能有定力。

 

智慧

謂通達諸法體性本空之智。及斷除煩惱證得真性之慧,能對治愚癡無知(無明)。

 

修行者之心性當具有最高的智慧。博覽群經、遠大學識、歷練世故,可以辯才無礙,圓通萬事,度化眾生自然方便,修行者本身亦可避免墮落魔障之中。

佛教六度 佈施 精進 持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