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戒律有五戒,可延伸成八戒,又可延伸至十戒,而其差異又為何?

持戒由少而多,鬆而多,從原則性到針對各種規章條款,真正出家成為比丘,就有波蘿提木叉戒250條了,從五條到250條,很多吧?

 

五戒:人人可修

即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五戒本是印度沙門傳統中普遍接受的道德信念和行為準則,佛陀沿用並發展了其中的內涵,以此教導弟子,作為佛教修行者的最根本戒律。

 

五戒人人可修,除了酒戒務必得遵守,其餘可以先修能接受的。

 

八關齋戒:一晝夜的體驗

為五戒的進階。佛教戒律種類之一,八關齋戒為一日一夜所遵守的八條清淨戒律:不殺生,不偷盜,不淫逸,不妄語,不飲酒,不著華鬘香油塗身,不歌舞觀聽,不坐臥高大廣床,不非時食。

在布薩期間,由出家僧侶為一般的信眾傳授。比五戒嚴格,但較出家眾的十戒寬鬆。

一天的體驗寺廟生活,八種都得遵守

 

十戒:剛剃度的小沙彌

十誡前五項與五戒大致相同,其為不殺生、不偷盜、不淫、不妄語、不飲酒、不著華鬘好香塗身、不歌舞觀聽、不坐高廣大床上、過午不食、不捉持錢財金銀寶物。

第一戒,不殺生。即不殺害一切有情生命。

第二戒,不偷盜。即未經物主允許不竊為己有。

第三戒,不淫。又稱不非梵行,即徹底斷絕淫事,不與人、非人等行淫,與五戒中的不邪淫不同。

第四戒,不妄語。即不說虛妄之事,妄語包括惡口(粗口詈罵)、兩舌(搬弄是非)、綺語(華而不實花言巧語),尤其是大妄語——「未證言證」(未證得聖果而言自己得果)是極大罪過。

第五戒,不飲酒。即不沾染麻醉神智之物品,制戒初期只有酒類,現代高僧大德認為亦含菸、毒品。

第六戒,不著華鬘(花鬘)、好香塗身。即不可打扮華麗,不可在身上塗抹高級的香油、香水、精油等物,不戴花鬘等裝飾品。

第七戒,不歌舞觀聽。即不可觀看、聆聽唱歌、跳舞、戲劇等相類似的聲光視聽娛樂。

第八戒,不坐高廣大床上。此床非睡眠之床,本爲「胡床」,即坐禪的座位,但漢地一般擴大內涵為坐臥起居不可使用寬大舒適的床、椅,嚴格來說並非犯戒。

第九戒,不非時食。即「過午不食」,只許在日出至日中時進食,中午之後便不再進食。

第十戒,不捉持錢財金銀寶物。即不擁有、不追求、不藏匿金錢珍寶等財產,傳統佛教的僧人不可持有財物。

 

三者差異

五戒以初學者接觸為主,戒律較少且簡單,八戒為傳播僧侶佈道之用,十戒為僧侶須遵守之戒律。

 

戒律 五戒 十戒 八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