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佛教起源
佛教起源於古印度河流域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和印度邊界間靠近尼泊爾)的王室太子悉達多·喬答摩,於35歲修道成爲釋迦牟尼佛後在約前6世紀對弟子開示的「苦、集、滅、道」的教導內容,因緣轉趨為宗教化,為現代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創教者爲釋迦牟尼佛,一般尊稱其爲「佛陀」,「佛」是佛陀的簡稱,其意思是覺悟者,而「教」可以理解為宗教或教育,意為佛陀對大眾的一種普遍而傳承的教育。「佛陀」義爲覺者、覺悟者,廣義上也包含三世諸佛。
佛教的本意是佛陀的教育,而不是指拜神佛的宗教,比起其他宗教教義更像是一種哲理,這是由於最原始的佛教概念中,沒有明確指出神明的定義甚至反對迷信,因而後世的佛教儘管有些神話故事與規範,始終帶有一些不可知論的氣息,佛陀認為不應該浪費時間思考對滅苦沒幫助的概念。
佛教在歷史上曾對世界文化傳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重視人類心靈和道德的進步和覺悟。
按照佛教的觀點,人和其他六道眾生一樣,沈淪於苦迫之中,並不斷的輪轉生死,惟有斷除無明的人才能出離三界,不再輪迴。
佛教徒修習佛法的目的,即在於追隨並實踐悉達多所覺悟的四聖諦,看透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斷盡一切煩惱,最終超越生老病死和所有苦,結束六道輪迴,得到究竟解脫,進入涅槃的境界。
老佛爺論佛教:
談佛教起源的時候,要先知道佛教根本起源來自於吠陀思想,結合瑜珈呼吸法。並且融合了,當時候的各大學說,最終開創屬於自己的四諦架構。佛教流傳不同地區結合不同文化,而有南傳,漢傳,藏傳之分,而流傳不同的時間區隔,則有屬於自己的名稱,中觀,唯識,密教。而隨著時間越久,則融入更多的印度教文化,思想教義,天神。
在延伸變化的同時,則因應當時政經背景,和思想架構上,提出更精細的內涵。也可說佛陀起個頭,而完善知識體系,則歸功於一千年來,各大弟子思想結晶。 |
佛教派系
自從阿育王時期,佛教不斷向外傳播,主要分為北傳佛教和南傳佛教。
北傳佛教
北傳佛教以大乘佛教為主,可概分為漢傳佛教與藏傳佛教兩大支。
漢傳佛教傳入時間較早,影響地區也大,依影響地區又可分為中國佛教、日本佛教、韓國佛教、與越南佛教。
漢傳佛教
漢傳佛教,現存佛教的三大分支之一(另外兩個為藏傳佛教與上座部佛教)。
佛教的一支由古印度經西域傳入中國中原地區,爾後傳入朝鮮半島、日本等處,是大乘佛教的主要發揚者。因為中國的影響,漢傳佛教將大乘佛教的教義傳播至朝鮮半島、日本與越南等地,並且影響了後世的藏傳佛教。
在實質上,漢傳佛教可以說是形塑大乘佛教面貌的主要力量之一,但有別於藏傳佛教之顯密並重,漢傳佛教的宗派以顯宗為多。
藏傳佛教
藏傳佛教開始於西元四世紀中葉,藏王拉托托日年贊的時期開始在西藏出現佛教三寶所依和供奉。
他派遣大臣端美三菩提等十六人到印度學習梵文和佛經,回來後創造了藏語文字並開始翻譯了一些佛經,並且在拉薩興建了大昭寺與小昭寺。
到了八世紀中葉藏王赤松德贊迎請寂護大師及弟子蓮花戒入藏,逐漸奠定藏傳佛教的基礎。
南傳佛教
由印度恆河流域向南方流傳,傳到斯里蘭卡,然後再傳到東南亞的緬甸、泰國、柬埔寨、寮國,及中國雲南傣族等地區,屬於南傳佛教。
傳入斯里蘭卡的佛教屬於上座部的一支,又稱分別說部,宏傳於印度西南部,與印度東方的大眾部、西部的說一切有部鼎足而三,在教義上,雖然傳承自上座部,但也採取部份大眾部的看法。
現今在斯里蘭卡、泰國、緬甸、寮國有很多上座部佛教(當地教徒對南傳佛教的稱謂)教徒,當中泰國的上座部佛教徒佔該國佛教徒的90%。
南傳佛教因其三藏及注釋使用巴利語,故又稱巴利佛教。如就所屬部派來說,凡是信仰上座部佛法及皈依教團的,都可稱為上座部佛教或南傳佛教,如盛行中國雲南傣族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上座部佛教,流行越南南部的上座部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