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無漏學包括了「持戒、禪定、智慧」三者,亦即「由戒生定,因定發慧,由慧起修」,分別對治人的「貪、瞋、癡」三毒。防非止惡即為戒,戒能伏貪愛心;息慮靜緣即為定,定能伏嗔恚心;破惡證真叫做慧,慧能伏愚癡。所謂「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最終可以令學人證得智慧解脫煩惱、究竟涅槃。三者彼此加強,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只有精進修行正確的三無漏學,才可以達到最終的解脫之道。
三無漏學是達到解脫三界生死結縳煩惱、得到漏盡通的修行之道,是對八正道的總結:八正道中的正語、正業、正命為戒學,正精進、正念、正定為定學,正見、正思維為慧學,修習八支聖道即是在培育戒定慧。
戒
完善道德品行,通過持戒去除違犯性煩惱。
定
致力於內心平靜,通過修定去除困擾性煩惱。
慧
培育智慧,通過修慧去除潛伏性煩惱。
戒定慧三學是次第的關系,即循序漸進的關系。先要完善自己的品德;有了品德,就應嘗試讓自己的心平靜;內心平靜了,應進一步提升智慧。
戒定慧中的持戒
道德品行,佛教稱為戒。許多人將戒片面地理解為消極的禁戒,認為有了戒就不自由了,這個不能做,那個也不能做。
從戒的原意來看,它是主動地培育好的行為習慣,養成良善的品德、素養。
一個人只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就不會去做損人利己,甚至是傷天害理、損人不利己的事情。
有道德、有戒行的人,不會做出對他人會造成傷害、對自己會受到良心譴責的事情。
戒,也叫做學處,即學習規範、訓練規則。戒可以分為出家人的學處和在家人的學處。出家人的學處有很多,例如比丘最基本的學處就有227條,其他細小的行為規範則不計其數。不過,雖然學處很多,但最終的目的卻只有一個,就是斷除煩惱。
相對來說,在家人的學處就少得多了,最基本的行為規範也不過五條,稱為五戒。這五條學處是通過遠離、避免五種不良的行為來達成。
當一個人想要完善自己、提升自己,首先要有德行。有了品德、戒行,就不會在言行上做出傷害他人、危害社會的行為,就不會成為違犯性煩惱的奴隸。通過持戒、培育品德,可以去除違犯性的煩惱。
戒定慧中的禪定
定就是內心處於平靜、安寧、專一的狀態。培育定的方法叫做“止”,即止息煩惱、致力於內心平靜的意思。
為什麽讓心專註於單一的目標就能夠達到內心的平靜呢?
舉個例子來說:假如一個人沒有工作,他就可能遊手好閑,甚至到處惹是生非。如果幫他找一份工作,讓他安下心來上班;只要他有工作做了,就不會無所事事、不務正業了。
我們的心也是這樣,如果沒有一個好的引導方向,它就會隨順著自己的喜好,追逐欲樂、飄浮不定。讓它專註於一個特定的目標,它就能夠逐漸平靜下來。這就是培育定力的原理。
佛教是從事心靈工作的,教我們如何引導這顆心,善用這顆心,讓它朝著好的方向、善的方向發展。
在經典中,通常將培育到某種高度的定力稱為禪定。禪定,即心處於高度專註的狀態。一個人若達到禪定的境界,其心能夠持續地維持在極度喜悅、快樂、寧靜和殊勝的狀態一段很長的時間。
佛教將禪定分為八個層次,包括四種色界禪那和四無色定:初禪、第二禪、第三禪、第四禪,空無邊處定、識無邊處定、無所有處定和非想非非想處定。這些定境是越往高處越殊勝的。
在高級禪定中,即使連喜悅、快樂都消失,內心只處於極度寧靜、微妙和殊勝的狀態。
此外,還有一種心雖然專註但層次比較低的定,叫做“近行定”,意思是接近禪那的定。
想要去除潛伏性煩惱,根除內心的煩惱,就應該修慧、培育智慧。唯有通過智慧,才能把煩惱連根拔除。
戒定慧中的智慧
佛教所指的智慧,是能夠徹知人生真相、洞察世間本質的智慧。
我們需要透過智慧來觀照名色法,了解名色法無外乎是由眼、耳、鼻、舌、身、意所構成。
眼、耳、鼻、舌、身稱為五根,即五種感官,它們構成了這個色身(肉體之身)。
意呢,有六種,即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和意識。這六識分別認知六種對象:顏色、聲音、氣味、味道、觸覺和各種現象。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就是自己的身心和這六種對象的互動。
當我們看到美麗的東西、聽到悅耳的聲音、吃到好吃的食物等等時,很容易生起貪心,想要追求這些東西。
當心接觸到不喜歡的對象時,心會排斥、抗拒,很容易生起嗔心。不了解事物的本質,叫做癡。貪嗔癡都是不善心,亦即是煩惱。
有果必有因,生命作為一種結果,也必定有其因。
為什麽會有生命呢?因為有煩惱,有貪愛、有追求,想要這東西、想要那東西,於是會采取行動,造作善業或不善業。
當這些善業或不善業遇到因緣成熟的時候,則產生相應的果報。
生命以及生命中的不同境遇,就是這些行為的結果。一旦擁有了生命,就執著生命;身心接觸到不同的外境,又會產生新的煩惱。
於是,煩惱、業與果報三者互為因果,形成一種惡性循環。如果不致力於斬斷這條鎖鏈,中止這種循環,輪回之苦將是了無盡期。
智慧跟四聖諦息息相關。在經典中,將如實地了知四聖諦稱為智慧,而智慧所了知的對象就是四聖諦。
通過智慧了知名色法屬於苦聖諦;了知名色法之因即是集聖諦。觀照名色法以及名色法之因為無常、苦、無我的智慧稱為觀智。
當禪修者的觀智成熟時,即生起超越世間的智慧。道智能徹底地斷除相應的煩惱,證悟涅槃。
另外,從道聖諦是導致苦之滅盡的途徑來說,也可以把培育戒定慧的過程稱為道聖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