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定是什麼?為什麼我要做禪定?做完禪定的好處是什麼?相信你一定對這些問題感到疑惑,下面讓我們老佛爺告訴你!

 

師父說:真正禪定與世俗禪定的區別

大多數世俗人認知的禪定,其實只是普通的打坐,透過身體,呼吸,去調和,如同世俗的瑜珈課程,或者是一些柔軟操,還是公園老人的太極拳之類。

但真正禪定和瑜珈其實是一樣的內涵,佛家所談的禪定,其實是調伏內心的波動,最後遠離喜樂,達第四禪成就。但需要在平常生活中,觀修自身言行,學習佛教思想,進而應用,才能跟達到真正的禪定。

 

修習禪定常簡稱為「禪修」、「修禪」。禪定你可以將它視為打坐,專心地平定自己的身心。現代人因為事情太多、太忙碌,總是來去匆匆,頭腦一團糟,這個時候就最適合做禪定

 

修習禪定我能身體健康嗎?

禪定的本質是「心一境性」,可以讓混亂的思緒及心平靜下來。每天我們大腦都沒有得到休息,我們感官得到的感受都會反射到意識被大腦接收,吃住坐臥、工作開車更需要用到大腦來接收訊息及傳遞訊息,就連睡覺時也會做夢。

 

坐禪的時候,專心一意,沒有任何外相存在,心無旁鶩,這就是進入「真空」狀態,這時沒有外在的因素可以侵擾你,你的大腦自然就能得到休息了。大腦與心靈得到充分的休息,身體自然跟著變好,幾乎不會生病,也不會衰老,還可以延長壽命!這些都是禪定的好處。

 

白話說:打坐也是訓練獨處的時間,調理內心雜亂的聲音

 

透過禪定方式,還可以讓「身、心、靈」三位歸於一體,進而開發出內在更高層次的潛能與智慧,至更深層地進入「靈性」的層次。這是屬於僧人修法的部分。

 

禪定不單單只是讓僧人定心修法而已,對於我們的身體與生活更是大大有益處啊,還不趕快一起來禪定!

 


真正禪定的九個階段──九住心:

「九住心」亦可稱為「九住定」是修習禪定時心的九個階次,內住、續住、安住、近住、調順、寂靜、最極寂靜、專注一趣、等持。

 

內住:原本清淨的心,透過六根一直向外追求,於是本來清淨的心就變成染污心、貪欲心、瞋恨心‥‥‥。習定,即是將散亂心收攝,讓心意住在預設的「所緣對象」上,這是習定的第一步,稱為「內住」。

 

續住:初習定者,雖然將心收攝於所緣對象,但無始來的虛妄心念,會習慣性的想到平日所做的一些事情,所看的一些景物,此時心就跑到所想的人事物上去,經覺照又再拉回,像這樣斷續不定的來回於所緣對象,稱為「續住」。

《六祖壇經·坐禪品第五》:「外離相即禪,內不亂即定。外禪內定,是為禪定。」

安住:此時,心已較習慣安住於所緣對象,妄念一起,即能發覺,並立刻把心拉回,心較安定,不會常常往外跑,這樣的心境,稱為「安住」。 近住:心已能安住於所緣對象,對所觀之對象雖然還不是很清晰明顯,但只要有一念向外攀緣,便能立刻警覺。隨時觀照於所緣對象,稱為「近住」。

 

近住:心已能安住於所緣對象,對所觀之對象雖然還不是很清晰明顯,但只要有一念向外攀緣,便能立刻警覺。隨時觀照於所緣對象,稱為「近住」。

 

調順:從攝心向內,而至「近住」,皆是把心扣住在所緣對象上,身心之情緒變化皆能得到具體的改善。降服煩惱的力量也增強了,對於五欲、三毒、男女相之誘惑等,亦能以靜制動,不容易為外境所惑。 寂靜:「調順」是克服外境的誘惑,到了「寂靜」,是降伏發自內心的雜念。

 

寂靜:「調順」是克服外境的誘惑,到了「寂靜」,是降伏發自內心的雜念。

 

最極寂靜:上面的寂靜,還是以靜定來制伏尋、伺等煩惱的,如以石頭暫時把草壓住,但被壓住的草還蠢動著,並非煩惱心念全不現起了。現在已進步到,尋伺等一起,即立刻遣除。 專注一趣:心已安住,不受內外不良因素所動亂,到了平等正直持心的階段。就此努力使心專注一境,力求自然的、不斷的、相續的任運而住。

 

專注一趣:心已安住,不受內外不良因素所動亂,到了平等正直持心的階段。就此努力使心專注一境,力求自然的、不斷的、相續的任運而住。

 

等持:這是專注一趣的更進步,工夫純熟,不加功用,無作任運自在、自然的相續而住。習定至此階段,就是要得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