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 – 成功佛堂&老佛爺月老廟全球資訊網 https://lafot.org 願人人皆有幸福 Mon, 06 Feb 2023 02:24:44 +0000 en-US hourly 1 瑜伽與身心靈的平衡 https://lafot.org/1516/%e7%91%9c%e4%bc%bd%e8%88%87%e8%ba%ab%e5%bf%83%e9%9d%88%e7%9a%84%e5%b9%b3%e8%a1%a1/ Mon, 06 Feb 2023 02:24:44 +0000 https://lafot.org/?p=1516

  現代人想瘦身,不是到健身房健身跑步,就是做瑜伽。而瑜伽的動作比較柔軟,不似跑步那般滿汗淋漓、大起大落,不管是在瑜伽教室上課還是在家自己舖瑜伽墊練習,都能做到。瑜伽也成了現代女性運動瘦身練體型的一項運動。   但是你知道瑜伽的功用可不只是瘦身而已嗎?   當我們在做瑜伽動作時,其實很容易進入冥想狀態,將身心靈都歸在一處。瑜伽的動作大部分都是柔軟的,這樣的狀態會讓人感受到平靜,而我們此時就得好好利用這種平靜,來使一天紊亂的心情情緒與靈魂都回歸到身體裡。   怎麼做呢?就像打坐一樣,放空自己的思緒,放下所有的煩惱,身體隨著動作來感受瑜伽,不受煩惱叨擾的心自會與靈魂及身體合一。   長期做瑜伽有什麼好處?除了最表面的瘦身外,還能提高注意力,不易生氣,身心靈的合一還能提高自己深層的智慧,不易生病。   看完了瑜伽的好處,那也得了解一下它的起源。   瑜伽的起源 瑜伽起源於5000年前的印度,原來是模仿駕馭牛馬的動作,後來變成舒展身心的一種運動,流行於全世界,就是我們如今所熟知的瑜伽。   在佛教中,瑜伽的意義在於探尋「梵我一如」的方法與道理,藉由修身養心的冥想法、呼吸法等,達到身心靈的合一。   《瑜伽經》中說明了瑜伽的8種方法。 禁戒:對於宇宙的道德與戒律的控制。 遵行:藉由自律進行自身淨化。 體位:瑜伽的各種姿勢,也被稱調身。 調息:呼吸的控制,呼吸愈綿長,即愈健康。 制感:煩惱從腦海裡消失,也被稱為調心。 專注:集中注意力。 禪那:打坐冥想。 三摩地:從冥想德道的超意識集中到心靈裡,並使身心靈合一。     ★... 這篇文章 瑜伽與身心靈的平衡 最早出現於 成功佛堂&老佛爺月老廟全球資訊網。

]]>
《瑜伽師地論》—彌勒菩薩說唐玄奘譯(第一至二十卷) https://lafot.org/3805/%e7%91%9c%e4%bc%bd%e5%b8%ab%e5%9c%b0%e8%ab%96-%e5%bd%8c%e5%8b%92%e8%8f%a9%e8%96%a9%e8%aa%aa%e5%94%90%e7%8e%84%e5%a5%98%e8%ad%af%e7%ac%ac%e4%b8%80%e8%87%b3%e4%ba%8c%e5%8d%81%e5%8d%b7/ Tue, 14 Dec 2021 09:28:16 +0000 https://lafot.org/?p=3805

《瑜伽師地論》,舊名《十七地論》,簡稱《瑜伽論》。 是佛教瑜伽行唯識學派的根本大論,也是大乘佛教瑜伽行者修行所依循的根本論典。   瑜伽師地論卷第一 本地分中五識身相應地第一 云何瑜伽師地。謂十七地。何等十七。   嗢拕南曰。    五識相應意  有尋伺等三  三摩地俱非  有心無心地  聞思修所立  如是具三乘  有依及無依  是名十七地   一者五識身相應地。二者意地。三者有尋有伺地。四者無尋唯伺地。五者無尋無伺地。六者三摩呬多地。七者非三摩呬多地。八者有心地。九者無心地。十者聞所成地。十一者思所成地。十二者修所成地。十三者聲聞地。十四者獨覺地。十五者菩薩地。十六者有餘依地。十七者無餘依地。如是略說十七。名為瑜伽師地。   云何五識身相應地。謂五識身自性。彼所依彼所緣。彼助伴彼作業。如是總名五識身相應地。何等名為五識身耶。所謂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   云何眼識自性。謂依眼了別色。彼所依者。俱有依謂眼。等無間依謂意。種子依謂即此一切種子。執受所依。異熟所攝阿賴耶識。如是略說二種所依。謂色非色。眼是色餘非色。眼謂四大種所造。眼識所依淨色。無見有對。意謂眼識無間過去識。一切種子識。謂無始時來樂著戲論。熏習為因。所生一切種子異熟識。彼所緣者。謂色。有見有對。此復多種。略說有三。謂顯色形色表色。顯色者。謂青黃赤白。光影明闇。雲煙塵霧。及空一顯色。形色者。謂長短方圓。麁細正不正高下色。表色者。謂取捨屈伸。行住坐臥。如是等色。又顯色者。謂若色顯了眼識所行。形色者。謂若色積集長短等分別相。表色者。謂即此積集色生滅相續。由變異因於先生處不復重生轉於異處。或無間或有間。或近或遠差別生。或即於此處變異生。是名表色。又顯色者。謂光明等差別。形色者。謂長短等積集差別。表色者。謂業用為依轉動差別。如是一切顯形表色。是眼所行。眼境界。眼識所行。眼識境界。眼識所緣。意識所行。意識境界。意識所緣。名之差別。又即此色復有三種。謂若好顯色。若惡顯色。若俱異顯色。似色顯現。彼助伴者。謂彼俱有相應諸心所有法。所謂。作意觸受想思。及餘眼識俱有相應諸心所有法。又彼諸法同一所緣。非一行相。俱有相應一一而轉。又彼一切各各從自種子而生。彼作業者。當知有六種。謂唯了別自境所緣。是名初業。唯了別自相。唯了別現在。唯一剎那了別。復有二業。謂隨意識轉。隨善染轉。隨發業轉。又復能取愛非愛果。是第六業。   云何耳識自性。謂依耳了別聲。彼所依者俱有依。謂耳。等無間依。謂意。種子依。謂一切種子阿賴耶識。耳謂四大種所造。耳識所依淨色。無見有對。意及種子如前分別。彼所緣者謂聲。無見有對。此復多種。如螺貝聲大小鼓聲。舞聲歌聲諸音樂聲。俳戲叫聲女聲男聲。風林等聲。明了聲不明了聲。有義聲無義聲。下中上聲。江河等聲。鬪諍諠雜聲。受持演說聲。論義決擇聲。如是等類有眾多聲。此略三種。謂因執受大種聲。因不執受大種聲。因執受不執受大種聲。初唯內緣聲。次唯外緣聲。後內外緣聲。此復三種。謂可意聲。不可意聲。俱相違聲。又復聲者。謂鳴音詞吼。表彰語等差別之名。是耳所行。耳境界。耳識所行。耳識境界。耳識所緣。意識所行。意識境界。意識所緣。助伴及業如眼識應知。   云何鼻識自性。謂依鼻了別香。彼所依者。俱有依。謂鼻。等無間依。謂意。種子依。謂一切種子阿賴耶識。鼻謂四大種所造。鼻識所依淨色。無見有對。意及種子如前分別。彼所緣者謂香。無見有對。此復多種。謂好香惡香平等香。鼻所嗅知根莖華葉果實之香。如是等類有眾多香。又香者。謂鼻所聞。鼻所取。鼻所嗅等差別之名。是鼻所行。鼻境界。鼻識所行。鼻識境界。鼻識所緣。意識所行。意識境界。意識所緣。助伴及業如前應知。   云何舌識自性。謂依舌了別味。彼所依者。俱有依。謂舌。等無間依。謂意。種子依。謂一切種子阿賴耶識。舌謂四大種所造。舌識所依淨色。無見有對。意及種子如前分別。彼所緣者謂味。無見有對。此復多種。謂苦酢辛甘鹹淡。可意不可意。若捨處所舌所甞。又味者。謂應甞應吞應噉。應飲應舐應吮應受用。如是等差別之名。是舌所行。舌境界。舌識所行。舌識境界。舌識所緣。意識所行。意識境界。意識所緣。助伴及業如前應知。   云何身識自性。謂依身了別觸。彼所依者。俱有依。謂身。等無間依。謂意。種子依。謂一切種子阿賴耶識。身謂四大種所造。身識所依淨色。無見有對。意及種子如前分別。彼所緣者。謂觸。無見有對。此復多種。謂地水火風。輕性重性滑性澁性。冷飢渴飽。力劣緩急病老死蛘。悶粘疲息軟怯勇。如是等類有眾多觸。此復三種。謂好觸惡觸。捨處所觸。身所觸。又觸者。謂所摩所觸。若鞕若軟若動若煖。如是等差別之名。是身所行。身境界。身識所行。身識境界。身識所緣。意識所行。意識境界。意識所緣。助伴及業如前應知。   復次雖眼不壞。色現在前。能生作意。若不正起。所生眼識必不得生。要眼不壞。色現在前。能生作意。正復現起。所生眼識。方乃得生。如眼識生。乃至身識應知亦爾。  ... 這篇文章 《瑜伽師地論》—彌勒菩薩說唐玄奘譯(第一至二十卷) 最早出現於 成功佛堂&老佛爺月老廟全球資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