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我 – 成功佛堂&老佛爺月老廟全球資訊網 https://lafot.org 願人人皆有幸福 Tue, 08 Feb 2022 14:37:07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7.2 佛教的無我觀 https://lafot.org/1847/%e4%bd%9b%e6%95%99%e7%9a%84%e7%84%a1%e6%88%91%e8%a7%80/ Tue, 08 Feb 2022 14:37:07 +0000 https://lafot.org/?p=1847

佛教的真理裡,你一定聽過無常,那你知道除了無常之外,還有無我嗎?無我又是什麼意思呢?下面老佛爺來為大家解釋。   佛教的「無我」有兩個解釋: 一、沒有我,我不存在,大乘佛教又稱我空。 二、這不是我,也稱為非我   「無我」白話的解釋可翻譯為:這一刻的我跟上一刻的我不是同一個我,而下一刻的我跟這一個的我也不是同一個我,從過去到現在的我都不是我,因為我的想法會變、外型會變(變老、變成熟),所以我不存在,因為每一刻的我都不是同一個我。   這不是叫我們消極生活甚至厭世的意思,而是更要把握當下努力生活。這裡的把握當下不是指及時行樂,而是指珍惜身邊的所有人事物,不管好的或壞的,都應該接受並且珍惜,因為他是你在這一世才會遇到的人,不要太執著造業,隨遇而安並且珍惜即可。   無常與無我有什麼不同? 其實無我跟無常很近似,無我指的是「我不存在」,而無常指的是「世間萬事萬物」,但它的道理都是一樣的。   一切萬物都終將會發生變化,無常存者。舉個例子來說,一枝筆放在桌上,上一刻它可能不是被放在桌上,再往前推它可能還沒被買回來、甚至還沒被製作出來;它下一刻也有可能被人從桌上拿開,甚至被丟棄、扔進焚化爐。這就是「無常」。   無常跟無我其實也就是佛教所謂的「空」的概念,四大皆空、五蘊皆空、無常、無我,其實全都是佛教最主要講述的觀念。     《雜阿含經》:「以色無我故,於色有病有苦生,亦得於色欲令如是、不令如是,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這篇文章 佛教的無我觀 最早出現於 成功佛堂&老佛爺月老廟全球資訊網。

]]>
先做到小小的無我:斬除自私我的我 https://lafot.org/5820/%e5%85%88%e5%81%9a%e5%88%b0%e5%b0%8f%e5%b0%8f%e7%9a%84%e7%84%a1%e6%88%91%ef%bc%9a%e6%96%ac%e9%99%a4%e8%87%aa%e7%a7%81%e6%88%91%e7%9a%84%e6%88%91/ Sun, 21 Nov 2021 21:01:19 +0000 https://lafot.org/?p=5820

一種人希望透過改變世界,而滿足自我。 一種人努力改變自我,進而回饋世界。 如果為了和平,為了幸福,為了讓每一個人安居樂業。 那麼首先,要先讓社會少一個愚痴之人   就是我們自己   先有我,再無我 佛法常說,無我,是為了渡化自我, 自我俗世的解釋,自私之人,轉化成利他之人。   有沒有慚愧心,知禮義廉恥,會是一個重點,這是一個過渡到慈悲心的轉化點。先學會利己,利己不失本心,則需要知道禮義廉恥,最後才能利他,培育出慈悲心,覺醒菩提心。     周而復使出現同樣的問題 是輪迴本因   我們跟外界的關係,如同蛋黃的那層膜,你要很注意看才能發現。但是大多數人窮盡一生都不知道原來我們只是氣球裡的空氣。   探索氣球表層的塑膠面,最後才能知道內地有被拘束的空氣,但突然某一天,你搓破氣球後,卻發現空氣跟本也不存在。   如果你甚麼都不做,氣球還是會消風,等待下一個來吹氣的人。     為甚麼會身陷輪迴 因為你不知道你在輪迴裡   如同每天早晨,醒來很難。 半夜睡的正熟,你會想打人。  ... 這篇文章 先做到小小的無我:斬除自私我的我 最早出現於 成功佛堂&老佛爺月老廟全球資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