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神足 – 成功佛堂&老佛爺月老廟全球資訊網 https://lafot.org 願人人皆有幸福 Thu, 09 Feb 2023 09:02:11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7 佛教小知識:四如意足 https://lafot.org/5627/%e4%bd%9b%e6%95%99%e5%b0%8f%e7%9f%a5%e8%ad%98%ef%bc%9a%e5%9b%9b%e5%a6%82%e6%84%8f%e8%b6%b3/ Thu, 09 Feb 2023 09:02:11 +0000 https://lafot.org/?p=5627

行者如是得四念處實智慧,四正勤中正精進,精進故智慧增多;定力小弱,得四種定,攝心故,智、定力等,所願皆得故,名如意足。 四如意足是基本的佛法,是四種定境,又名四神足或四如意分,是三十七道品的第三科,名為神足,又可稱作為神妙的、神奇的力量,但其真正的意思是有四種神妙的腳,是以定為足,也就是用四種定力攝心,使定慧均等,神力充沛,所願皆得,故名如意足。欲神足是欲望成就,勤神足是精進無間,心神足是一心正念,觀神足是心不馳散。 意涵 如意足,是神用自在、自由自主。可以根據自己的心願、意志,不受外境的影響;可以約制內心的煩惱,不會表現成為不善的動作及語言,其包含心神足、觀神足、勤神足、欲神足。 一般人修習禪定,目的是希望入定,在定中,自然不造惡及不善業,暫時不起煩惱、痛苦,然而並未能從潛在的煩惱隨眠中真正解脫出來,出定之後,瞋怒驕慢等心還是存在。 若依佛法道品的次第修行,由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繼續修習增上如意足境界。   四念處、四正勤中已有定,何以故不名如意足?答曰:彼雖有定,智慧、精進力多,定力弱故,行者不得如意願。 這也就是說在三十七道品次第之中,重點在於智慧增多,定力則不足,故須再以修習四如意足的禪定,方能使得行者的智力與定力相等,所以稱之為如意,所願皆得故。 足為基礎之意,也就是用四種定力攝心,使定、慧均等,所願皆得,故名如意足。四神足包括四種可以達到的禪定。   欲神足 若於是時,純生樂欲,生樂欲已,於諸所有惡不善法,自性因緣,過患對治,正審思察,起一境念;於諸善法自性因緣,功德出離,正審思察,住一境念。即由如是多修習故,觸一境性,於諸所有惡不善法,現行諸纏,能令遠離,而未永害,煩惱隨眠。 欲增上力,就是有個意願、期待、希望,想要如何才能得定,就要對治種種不善的煩惱心,看看這個煩惱是真的有嗎?它的本性又是什麽? 如果知道它只是一種虛妄的妄念,不是實在的,那為什麽還要有煩惱呢?執著自己的煩惱心,反而變成了麻煩,只有不斷地觀察自己的心,知道所有一切的妄念,無非煩惱。 也就是觀察惡法及善法的自性因緣,使得妄念越來越少,到最後達到心念的統一,稱為「起一境念」、「住一境念」,而得遠離「惡不善法」及「現行諸纏」,不過尚未永除「煩惱隨眠」。 為欲望成就。又稱欲如意足,其由希望所產生的意願之力,產生修行禪定的意志和行為。   勤神足 若於過去未來現在,所緣境界,能順所有惡不善法,能順所有下中上品煩惱纏中,其未生者為令不生,其已生者為令斷滅,自策自勵,发勤精進,行彼所緣,於彼境界自性因緣,過患對治,正審思察,住一境念。即由如是多安住故,能正生起心一境性,於諸所有惡不善法,現行諸纏,能令遠離,而未永害,煩惱隨眠。   為精進無間。又稱精進如意足。欲為精進的依據,有了修行之願,才能努力精進修行,過去去的已經過去,未來的還沒有來,現在有的妄念,不執著它,趕快停止。 這個名為能調順所有惡不善法,也是能隨順所有煩惱纏縛。這個時候的心,只有清凈的一念境,必須不斷地觀察現在這一念,停在現在這一念上,對所修之法,無間斷地專注一心,不斷增長而起的禪定力。   心神足 若覆策發諸下劣心,或覆制持諸掉舉心,又時時間修增上舍,由是因緣,於諸所有惡不善法,若能隨順惡不善法及諸善法,若能隨順所有善法自性因緣,過患功德,對治出離,正審思察,住一境念,即由如是多安住故,能正生起心一境性。 為一心正念,又稱心如意足、念如意足。為心念之力而生的禪定,修行佛法憶念不忘,而且能夠不斷增長,要時時省察自己的心,發現異狀馬上要捨棄雜念。 此即是隨順一切惡法及善法,如理審察其自性因緣,或為過患、或為功德,或對治、或出離,便能得三摩地而住於一境念,而發起一境性。   觀神足... 這篇文章 佛教小知識:四如意足 最早出現於 成功佛堂&老佛爺月老廟全球資訊網。

]]>
四神足是指什麼?是佛的腳嗎? https://lafot.org/1953/%e5%9b%9b%e7%a5%9e%e8%b6%b3%e6%98%af%e6%8c%87%e4%bb%80%e9%ba%bc%ef%bc%9f%e6%98%af%e4%bd%9b%e7%9a%84%e8%85%b3%e5%97%8e%ef%bc%9f/ Sat, 08 Jan 2022 23:19:51 +0000 https://lafot.org/?p=1953

禪定的境界有非常多種,上次介紹過了「四護衛禪」,這次老佛爺要來解說的是「四神足」,告訴大家四神足是什麼意思,有哪幾個種類,以及要怎麼修行。 四神足又稱「四如意足」,是禪定的四種定境,屬於三十七菩提分法裡,即趨向解脫、獲得證悟的道路。神,為神奇、奇妙;足,為修習禪定的基底。   因此,四神足並非指的是佛的腳,意思是可以根據自己的心願、意志,約束內心的煩惱,不受外境的影響的四種修行境界。 四神足有哪四類 「欲」神足 又稱「欲如意足」,是欲望成就,由希望所產生的意願之力,來產生修行禪定的意志與行為,主要是對制心指的不善與欲念。 透過修行明白這世間萬物都是無常的,連欲望都是種虛妄的存在,就不會產生一切煩惱與欲望,最後就能達到心念的統一,得到解脫。   「勤」神足 又稱「勤如意足」,是精進無間,消除欲望是精進自己的動力來源,有了修行的目標,才能努力精進修行,對於所修的法,無間斷地專注一心。這中間最重要的就是「無間斷」,沒有間斷地修習自己的心,才能一步步更精進自己,一旦被打斷,就很有可能又會被欲望所干擾,不停地在修行的基礎上徘徊不前。 要做到的是,過去的就讓它過去,未來的就不要讓它產生,現在的就要盡可能地消除它,這才是精進的主要作法,這也是所謂的「心一境性」的做法,欲望消失後,心就能歸於平靜。   「心」神足 又稱「心如意足」、「念如意足」,是一心正念,保持自己想要修行佛法的心,念念不忘,一心專注前往,最終達到解脫的境界,但其中如果有被業障或是欲望干擾,那就無法得到解脫,必須要等到下一世再繼續從頭修行。 想要讓自己的心不昏、不散、不掉舉,就要時時審查、念念觀察自己的心,才能馬上發現欲望是否入侵,在入侵的前夕就能把它屏除掉了。   「觀」神足 又稱「觀如意足」、「思惟如意足」,是心不馳散,在修行的過程中觀察自己的心、觀察佛法、觀察修行佛法後自己的思惟,透過反覆觀察理解這其中的變化,並讓自己的心保持修行時的如一,來達到心的解脫。   以上四種,皆是在禪定時修行的四種境界,當然在不做禪定時也依然要繼續保持,才不會讓自己被欲望煩惱入侵。   修行佛法的道路,漫漫其修遠兮,望大家都能繼續秉持、繼續努力!     《大智度論》:「四種定者:欲為主得定,精進為主得定,心為主得定,思惟為主得定。」 這篇文章 四神足是指什麼?是佛的腳嗎? 最早出現於 成功佛堂&老佛爺月老廟全球資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