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念處 – 成功佛堂&老佛爺月老廟全球資訊網 https://lafot.org 願人人皆有幸福 Thu, 09 Feb 2023 09:09:04 +0000 en-US hourly 1 佛教小知識:四念住 https://lafot.org/3708/%e4%bd%9b%e6%95%99%e5%b0%8f%e7%9f%a5%e8%ad%98%ef%bc%9a%e5%9b%9b%e5%bf%b5%e8%99%95/ Thu, 09 Feb 2023 09:09:04 +0000 https://lafot.org/?p=3708

為南傳上座部佛教跟漢傳佛教《阿含經》根本修行方法,即是內觀。指從「身」「受」「心」「法」四個面向,建立持續及穩固的覺知。   也就是觀察當下的身體、感受,心識、世間事的現象法理,明瞭其剎那生滅、無常、苦、及無我的本質,斷除貪瞋痴煩惱,從苦解脫。 不管是要成為佛、辟支佛、佛的阿羅漢弟子都必須修四念處如實覺知五蘊的剎那生滅及無常、苦、無我才有辦法證悟四道、四果、涅槃、斷除所有煩惱脫離輪迴,不修四念處就無法證悟四道、四果、涅槃、斷除所有煩惱脫離輪迴。   引經據典 在部派佛教的經藏中,四念住,是一乘道、善法聚和一切法,身、受、心和法,分別以食、觸、名色和憶念為所緣;修習三妙行和安那般那念能令四念住滿足,修習四念住能令七覺支滿足。   說一切有部把修行此觀列入三賢位中,分為「別相念住位」和「總相念住位」。   前者是按身、受、心、法分別觀想,也稱「自相別觀」,這四種觀法是: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後者是從身、受、心、法的總體上觀想,也稱「共相別觀」,四共相是:非常、苦、空、非我。   說一切有部修行者於五停心之後修四念處觀。依五停心以止修行者之亂心,即是禪定,依四念處以發修行者之觀慧,即是毗婆舍那。   闡釋內容 四念住最完整的闡釋,經藏中有巴利《長部·大念住經》和漢傳《中阿含經·念處經》,論藏中有上座部《法蘊論·念住品》和分別說部《舍利弗阿毘曇論·非問分·念處品》。 下面介紹以南傳《大念住經》為主幹。 身念住 第一念住為身念住,觀察身體為不淨物。體內外,污穢充滿,沒有乾淨之處,故觀身為不淨。   其下為六種修行方式:入出息、威儀路、正知、厭惡作意、界作意、九墓地,以此修行逐漸達到無所依而住,不會對世間事物有所執著。   入出息 如實觀察自己的呼吸。其中分為四個階段:入出息、長短息、全息、微息。   威儀路 如實了知行、住、坐、臥四種威儀。   正知 在一切行為中保持四種正知:有益、適宜、行處、無痴。... 這篇文章 佛教小知識:四念住 最早出現於 成功佛堂&老佛爺月老廟全球資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