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向四果 – 成功佛堂&老佛爺月老廟全球資訊網 https://lafot.org 願人人皆有幸福 Thu, 09 Feb 2023 09:09:04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7.1 佛教小知識:四向四果 https://lafot.org/4371/%e4%bd%9b%e6%95%99%e5%b0%8f%e7%9f%a5%e8%ad%98%ef%bc%9a%e5%9b%9b%e5%90%91%e5%9b%9b%e6%9e%9c/ Thu, 09 Feb 2023 09:09:04 +0000 https://lafot.org/?p=4371

四向是指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及阿羅漢,四者稱四沙門果;再加上初果向、二果向、三果向、四果向,合稱四向四果。因為每一個果位都分成兩階段,所以又稱四雙八輩、四雙八士。 須陀桓 佛的四雙八輩弟子中的最初位階,上座部和部派佛教至大乘佛教都設沙門四果中的果位。 釋迦牟尼佛以河流來比喻八正道,遵行八正道即是入流。 能夠入流的要素(入流支)有四個:親近善知識,聽聞正法,如理思惟以及遵行正法(法、次法向)。遵行以上四者,就能夠成就向須陀洹。成就四不壞信,就可證須陀洹果。 證初果的先決條件是四預流支: 親近善士 聽聞佛法 內正思惟 法次法向 因此成就四不壞信者,就證得須陀洹果。 須陀洹果與斯陀含果的成就,代表三無漏學中的戒行圓滿,雖尚不能夠永遠脫離輪迴,但已永遠不會墜落至三惡道,在於人、天中,至多往返投生七次,就可以究竟解脫,因此又稱七有。   在巴利聖典中,初果的質素是:「那些斷除了三結的比丘,能得須陀洹,不會墮落惡道,肯定會得到覺悟。」 斷三結,即有身見、疑見、戒禁取見三種: 斷有身見:不持我見,即在見解上,不再認為五蘊有「我」、「真我」、「實我」、「靈魂」。 斷疑見:即斷除了對佛、法、僧、戒律等的一切疑慮,對佛、法、僧等有了堅固不變的信心,不再懷疑。對因緣果報之理不再產生疑惑。 斷戒禁取見:入流聖者見證了苦集滅道與涅槃的過程,能分辨有益與無益的行為,不再迷信於無益的宗教儀式、禁忌、戒條等。   得須陀洹果的聖者,有兩個特點: 不墮法,又稱不墮惡趣法,確立戒行,不犯導致投生惡趣的六種惡事,不會得惡果報,不會墮於地獄、餓鬼、畜生等三惡道。 正定聚,又叫正性決定、決定正向三菩提、決定正向於正覺,成為須陀洹之後,定力不退,因此再也不會轉為凡夫,必定到達最高的覺悟。   斯陀含 是部派佛教修行的位階、果位名稱,意為一還果,是沙門四果第二階成果成效,因此也稱為二果,在此之前則為須陀洹,此之後則為阿那含。 中文的意思是「一往來」,佛經中也稱為「一上一還」,指的是:最多只會在天界與人間再往返一次,就能夠完全解脫,永遠出離輪迴。得一來果的聖者,又稱家家。   須陀洹果與斯陀含果的成就,代表三無漏學中的戒行圓滿,因此得斯陀含果的聖者,不會投生三惡道,其定力與修行也不會退失,至多在天界與人間往返一次,就可以得到解脫。   佛教修行具有科學態度,修行之後必須經由測試、驗證才能得知是否正確而無偏誤,此稱為「證果」,無論是漸修或頓悟都必須進行驗證,正確後才算取得果位,否則必須持續修行,並再次進行驗證。... 這篇文章 佛教小知識:四向四果 最早出現於 成功佛堂&老佛爺月老廟全球資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