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蘊 – 成功佛堂&老佛爺月老廟全球資訊網 https://lafot.org 願人人皆有幸福 Thu, 09 Feb 2023 09:09:04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7 佛教小知識:十八界 https://lafot.org/3842/%e4%bd%9b%e6%95%99%e5%b0%8f%e7%9f%a5%e8%ad%98%ef%bc%9a%e5%8d%81%e5%85%ab%e7%95%8c/ Thu, 09 Feb 2023 09:09:04 +0000 https://lafot.org/?p=3842

佛教以人的認識為中心,對世界一切現象所作的分類,或說,人的一身即具此十八界。 將有情眾生的世間法界分成三大類別:發生認識功能的六根(六內界)、作為認識對象的六境(六外界)、由此生起的六識界,代表世間法中最重要的十八種境界或者不同的功能。   十八界是一切不善法的根本,是一切苦厄煩惱的原因。 世間一切事物無不因為這根境識三種作用變化,而互成因果,展轉無窮。   只有修得甚深般若妙法,慧眼時刻觀照,才能證到真空妙境,由是擺脫一切根塵識界,了然本來是空。     六根界   內六根界,此具如前明,內六根入中分別其相,乃更加以界之名義者,欲使修觀之徒推析無謬,滯十六知見之妄計也。   能見之根,名為眼界。 能聞之根,名為耳界。 能嗅之根,名為鼻界。 能嘗味之根,名為舌界。 能覺觸之根,名為身界。 能覺知之根,名為意界。   六塵界   外六塵界,此具如前,外六塵入中分別其相,乃更加以界之名義者,意同六根,中立界名。   眼所見一切色境,名為色界。 耳所聞一切音聲,名為聲界。 鼻所嗅一切香氣,名為香界。 舌所嘗一切諸味,名為味界。 觸即觸著,身所覺冷暖細滑等觸,名為觸界。 意所知一切諸法,名為法界。... 這篇文章 佛教小知識:十八界 最早出現於 成功佛堂&老佛爺月老廟全球資訊網。

]]>
佛教小知識:五蘊 https://lafot.org/3564/3564/ Thu, 09 Feb 2023 09:02:11 +0000 https://lafot.org/?p=3564

蘊,又譯為陰或聚,有積增聚合的意思,佛教術語,意指人類存在的基本要素。佛教將蘊分析成五種基本元素,即色蘊、受蘊、想蘊、行蘊和識蘊五者,又稱五蘊,舊譯五陰、五聚、五眾或五受陰;其中,受蘊、想蘊、行蘊和識蘊四者稱爲四蘊。 五蘊概說 早期佛教以說明人生現象為重點,而要說明人生,就必須涉及人或人的身心現象為何物的問題。佛教對這個問題所給出的答案就是五蘊理論。也就是說,五蘊實際上是佛教關於人體和其身心現象都是由哪些要素構成的理論。 五蘊的「蘊」是梵文的音譯,意義是積聚或者和合。佛教認為世間一切事物都是由五蘊和合而成,一人的生命個體也是由五蘊和合而成的。   五蘊的意義 色蘊 色是指物質。色蘊是指一切有形態、有質礙的客觀存在的物質的聚合,相當於現在人們所說的物質現象。色蘊又具體包括地、水、火、風等四大物質因素。人們常說的四大皆空就說的是這四大。 受蘊 是指感官接觸外物所生之感受或情感等。 想蘊 通過對因接受外界事物而產生的感覺進行分析而得到的知覺和表象。 行蘊 通過對外界事物的認識而產生的行動意志。 識蘊 主要指人的意識作用。比如,區分與認識事物等。   五蘊這一概念的提出是要表明在五蘊之外不存在獨立的「我」或永恒不變的主體,世間所謂的「我」僅是五蘊暫時的和合,「我」實際上並不存在,而人之所以有痛苦就是不明白這個道理,把五蘊認做實在的「我」或不變的主體來執著。 這篇文章 佛教小知識:五蘊 最早出現於 成功佛堂&老佛爺月老廟全球資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