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得善攝眾生智,則能成就四攝法。若能成就四攝法,則與眾生無限利。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智。
為菩薩所修行的道,四攝包括了四種,分別是布施、愛語、利行、同事。
攝即攝受,謂菩薩欲化導眾生,必須以此四法攝受,使其依附,然後導以大乘正道,攝就是獲取信任,使其依附,由此使之聽法入道,終獲解脫。
菩薩為追求覺悟的有情眾生,使人覺悟的有情眾生,具足了三昧陀羅尼,菩薩外行四攝法,以內則以四無量心為根本,希望在迷的眾生一同了悟真諦,同就成佛。
所以利用四種攝受方便之門令眾生產生一種好感和依附之心,當獲得眾生的信任,便可更容易使其親近佛法,眾生平日亦應多修行四攝法。
本文目錄
布施
謂菩薩以財、法二種布施攝眾生也。若眾生樂財,即以財施攝之;若眾生樂法,即以法施攝之。眾生既蒙二施利益,因是生親愛心,依附受道,得住真理,故名布施攝。
布施攝分作三種,分別為財布施、法布施、無畏施,財布施又分外財布施和內財布施,外財布施包括了錢財、物質、醫藥等施捨,特別是在別人有所需要時,悉數贈予,內財布施是以體力勞動幫助別人,如義工或志工。
法布施是把自有的知識智慧技能傳授給對方,若果眾生對佛法追求時,我們應當將知識道理傳授、更應宣說善法,令其蒙益。
無畏施是一種令人脫離恐怖的施予,包括使了脫離危險或拯救瀕死之人,既稱「無畏」,即是自己面對人言所譏、眾人無明眾口鑠金之時,仍能堅持正信正念行正道,進行拯救,不怕受辱。
布施的目的,跟六度的布施不一樣,這個就是跟人家結感情、結恩惠,所謂是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就是先讓他心里生歡喜,對我們產生很好的感情,然後再把佛法介紹給他。
三種布施以法布施為首,最快見效,效果最明顯,佛陀說以無畏布施最為高尚,代表已經捨棄一切、無執著、無我了。
愛語
謂菩薩隨順眾生根性,善言撫慰,則一切眾生樂聞善言,因是生親愛心,依附受道,得住真理,故名愛語攝。
愛語攝可以理解為善軟之語,而不是多語,更不應是阿諛奉承、媚惑人心之語,須知口亦能作業,是真實愛護的教導,使接受的人心里面尊敬、悅服,歡喜接受,特別是接引初學的人,這里面真的是要有智慧,要有很深的愛心,真實誠懇的愛心,還要有善巧方便,才能夠有攝受的力量。
攝就像那磁鐵,吸鐵石吸鐵一樣,它能夠把你吸住,有這麽一個力量,所以叫做攝。這四種應用得很巧妙的時候,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對人我們可說歡悅讚嘆之話,看見別人傷心時則說安慰之話,讓別人信賴,廣傳善法善行,別人失意時,給他一個柔軟語、愛語、鼓勵的話。
利行
謂菩薩起身、口、意善行,利益一切眾生,因是眾人生親愛心,依附受道,得住真理,故名利行攝。
利是利益,所有一切的行誼,絕對是有利益的,這個於自己沒有利益,誰願意去修學?特別是初學的凡夫,對於利看得非常重,如果有利可圖,他就很容易來學習了,這是對初學的方法。
菩薩會隨身口意三途而善行,這裏所說的利行攝是超越了一般人世間的標準,捨棄自利而行他,以別人所遇的當作自己所受的,以人飢為己飢、以人溺為己溺,不論是對你有恩的、或是對你有怨的、喜歡你、討厭你、對你好、對你不好的人都一樣的平等的幫助,但必須把智慧與慈悲結合。
同事
謂菩薩以法眼明見眾生根性,隨其所樂,即分形示現,同其所作,使其各沾利益,因是生親愛心,依附受道,得住真理,故名同事攝。
四攝法里面,一般人前面三種可以用,後面這一種,自己必須要有高度的智慧,要有很深的定力才可,否則的話,一定會失敗的。
正如《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所說 「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不同的人對不同的事有不同的感受,我們要設身處地站在別人的角度,感受別人的感受,苦其苦、樂其樂,這叫同事攝,藉此令別人多親近自己,藉機會再傳善法善行。
佛教導菩薩用這四個方法來攝受一切眾生,不僅是介紹初學,可以說佛對於等覺菩薩也離不開這四個原則,故以四攝法指引眾生趨向佛道,他才能夠濟度教化一切眾生,在利他當中亦同時完成自利,即能圓滿無上菩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