籤文常作為神明與信徒的對話。 

 根據西元9世紀間的《玉壺清話》記載,求籤活動已甚為流行,後來甚至將籤詩範圍擴大解釋至所有預言。  

 

求籤詩是神明在對你說話

籤文是指信徒求籤後得到解惑用的文句。 

由於常以詩歌形式表達,又稱籤詩,俗稱聖籤、靈籤、神籤,屬於廟宇文化,以竹籤、籤桶來占卜,並以模仿古體詩的詩與來顯現神意,讓人明瞭神示、斷吉凶,具有濃厚的文學、神學、哲學色彩。 

東亞傳統宗教的廟宇常會設置給信眾問卜用籤,求籤後得相應的籤文,就是由神佛給予的「答案」。 

籤文來源於漢朝時方士預言吉凶的讖緯,到了唐末五代,許多廟宇將預言吉凶的詩刻在籤條上,民眾祈禱後抽取,自行抄寫回家,亦可持籤條請廟方人員解釋。 

 

 

求籤後取詩 

現今的廟宇中籤條大都一分為二,籤筒上的籤條只寫著番號,再依照番號去取籤詩紙片。 

 祭拜後,不同地區或廟宇的信眾會以不同方式取得籤文。籤文多半不附於籤上,這情況下又有「取籤詩」的步驟。 

 

 

籤詩的吉凶組合 

以臺灣的廟宇為例,籤文印於尺寸通常為12-15cm長,4cm寬的白色或粉紅色薄紙。 

 各組籤詩等第不一,一般是「籤王籤」、「籤首籤」(籤頭籤)各一支,象徵所求必遂,抽到後須添香火錢。 

 首籤雖然世人俗稱為「籤王」,但不見得首籤就大吉大利,反而有一種「開宗明義」的味道。 

 

其餘依序為「上上」、「大吉」、「上吉」、「中吉」、「中平」、「中下」、「下下」。 

亦有組合為「上上」、「上中」、「上平」、「中上」、「中平」、「中下」、「下下」。 

或者「大吉」、「中吉」、「小吉」、「末吉」、「中平」、「中下」、「下下」。 

 

 

求籤詩之後會做什麼? 

許多臺灣人習慣,看了籤文,請人解籤。發覺抽中吉籤時,會再次感謝神明,攜帶回家。 

 抽中凶籤就向神明拜謝,然後將籤詩放回原處,不將凶籤帶走。 

 又或者包覆銀錢後,投入功德箱。 

 另也有人拜謝神明,用壽金二枚將凶籤籤紙夾住,投入金爐與金紙同化去。